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八旬老人半年绘制26米画卷 让安庆各地标志性景观、现代化社会发展跃然纸上

 安庆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在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笔下栩栩如生。这位老人正是谢桐旺,也是位党龄62年老党员。82岁的他笔耕不辍,坚持每日作画。他四处采风、查找古籍印证,历时半年创作了一幅长26米的国画《皖江神韵》长卷,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家乡越来越美好。

13.jpg

  谢桐旺展示画卷“草图”。

13.jpg

  画卷中的安庆振风塔和安庆长江大桥部分。

  26米画卷还原安庆美景

  26米长的画卷,仅从头观赏到尾,就要花费5分钟。10月15日,这幅长画卷徐徐展开。开篇是谢老亲自题写“皖山皖水育皖人,宜居宜游韵宜城”的诗句,随后安庆各地标志性景观、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映入眼帘。

  认知桐城派的重要窗口桐城文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传说,水系纵横交错、湖泊众多的鱼米之乡望江,以奇、险、独、孤而著称的宿松小孤山,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底蕴浓厚的岳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的交通枢纽怀宁……在谢老的作品中一一呈现。画面层次分明,各景观衔接自然。河流山川、房屋楼台、高铁大桥、美好乡村等各从古至今元素齐全,尽显壮丽雄伟。欣赏画卷,仿佛“穿越”至安庆各地游上一遭,别有一番滋味。

  安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辉煌之地,要将安庆的一物一景绘于一张长卷上,绝非易事。为了画好作品,谢老耗时5年构思和准备。他走遍了安庆的山水街巷,画卷中的每个地方都多次留下他的身影。

  一幅长5.4米、宽0.3米的“草图”记录了谢老的构思过程。谢老说,各景点需先单独成画,经过一遍遍改稿直至满意。然后将各景点衔接起来,再对细节进行调整,最后按1:5的比例“放大”,呕心创作出26米长画卷。

  谢老感叹道,这幅画卷,因为情感寄托而被赋予了特殊意义,乡情乡恋皆在其中。画作寄托了谢老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更是一名老党员的赤诚初心。

  把老年当作人生第三黄金期

  谢老的人生经历丰富如一本厚重的书。谢老出生于怀宁,儿时的他对书法和绘画兴趣浓厚,无奈1954年,他虽考入安庆市初级中学,却因洪水天灾和父亲的离世,不得已放弃学业,闯入社会求生。

  少年时,他在客轮做学徒,后当过兵,20岁入党;壮年时,他读了函授大学,在机关里当过干部,也干过厂长,管理过上千名工人……他将自己大半生奉献给党,奉献给人民,却难有完整的时间发展个人爱好。现在的他总是随身携带着笔,利用一些琐碎时间画一画、写一写。

  退休后,卸下事业重担的谢老终于有时间重拾爱好。他说,退休后的他坚持做了两件事,其中一件是学习。“人生有三大黄金期,少年、壮年和老年。老年是第三黄金期,老年好学,如炳烛之明,更应该充实自己,不放弃学习。”退休后,谢老上了老年大学,正式拜师学习书法和绘画。他日复一日地练习,不断精进和钻研。一本《傲雪墨迹》书法绘画作品集,收录了这些年来谢老创作的上百幅书画作品。

  接触书法绘画多年,谢老始终心怀三个愿望:出一本书、办一次展览、画一幅长卷。如今,三个心愿均一一实现。他说:“活到老学到老,慢慢悟,踏踏实实做。”这个过程令他的退休生活格外充实。

  坚持为老年人服务达20年

  退休后,谢老还坚持做了另外一件事:为老年人服务。特别是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服务。

  1999年,迎江区老年大学创办,谢老无偿在老年大学做志愿服务至2014年。2014年后,他接过棒,担任老年大学副校长。直到今日,他坚持到老年大学协助管理,在锡麟、新河等社区给老年人教授书画。

  “为老年人服务”这句话,谢老早在1999年前就说过。22年的坚持不懈,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诺言并非“说说而已”,而是真心实意、无私奉献。

  谈及缘由,谢老感慨道:“老一辈人生活太苦,小时候没饭吃、没书念,年轻时为工作、为家庭操劳一生,到老身体走下坡路。我想为受过苦的老年人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又有何不可呢?”

  如今走进了新时代,在老年大学,看到越来越多老年人找到精神寄托,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自身价值得以实现,谢老很是欣慰,他认为自己“做对了!”

 

(全媒体记者 程呈 文/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