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每天上班3小时,累了可进行康复训练” 就业车间圆了残疾人就业梦

 10月24日上午,迎江区“汇爱阳光残疾人之家”内,崔玉芳和同事们忙着制作生日贺卡等手工制品。他们制作的这些手工品,将通过迎江经开区内一家企业销往全国各地。

  现年24岁的崔玉芳因肢体二级残疾,曾面临就业困难。迷茫之时,该区“汇爱阳光残疾人之家”让她实现了就业梦。“每天上班3小时,每月工资1500元,缴纳了五险,累了还可以到康复室进行康复训练,非常好。”崔玉芳笑着说,如今她已当上了车间班组的副班长。

  经开区企业多、非公党组织多,怎样更好发挥非公党组织的作用?今年4月起,迎江经开区非公党委推出“残疾人之家”书记项目,借助园区内一家企业,打造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就业车间,为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岗位,既让他们就业、更让他们康复。

  经过摸排,该区有智力残疾、轻度精神残疾及重度肢体残疾的人员约2000人。迎江经开区非公党委通过学习借鉴苏浙地区先进经验,打造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该中心总面积540平方米,内部设有工疗车间、医务康复室、心理咨询室、阅览室、培训室、休息室、爱心食堂,集生活照料、劳动就业、康复服务、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等五大功能于一体。

  “一批残疾人就业,意味着提高了一批困难家庭的经济收入、稳定了一批家庭。”迎江经开区非公党委书记闵涛说,平台打造好后,有意愿就业的残疾人纷至沓来。经过筛选,35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企业为他们购买了“五险”,按月发放工资。同时,迎江经开区非公党委还积极争取各类政策给予帮扶。

 

(全媒体记者 沈永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