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民国以前,缺乏公共卫生概念。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省巡警总局在安庆设置卫生处,翌年在省城警务公所设卫生科,逐渐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但因经费短缺,规模较小,条件较差,医卫人员极少。

      解放后,安庆建立各级卫生防疫站及血吸虫病等专科防治机构。通过大规模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几种主要急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流行范围和流行规律,分别制订了防治规划,并采取了一定措施,城乡卫生面貌明显改善,许多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1959 年,安庆专区卫生防疫站成立,为全省各地最早成立的卫生防疫站。
改革开放以来,更加重视城市公共卫生建设,对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大气卫生实行监测,加强城市废弃物处理和食品卫生管理,开展劳动卫生及职业病、地方病防治。农村进行“改水”、“管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老百姓的要求、与文明城市的标准相比,差距还很大。

      2000年5月,安庆市在全省首家实施卫生监督与卫生防病体制改革,分别组建成立了安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安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2008年更名为安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代表市卫生行政部门集中行使监督执法权,依法承担《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等7部法律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30余部行政法规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100多个部门规章赋予的监督执法职责,涵盖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监督和职业技术服务管理等领域,负责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日常工作,开展全市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对县、区卫生监督机构业务指导和检查。
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承担全市控制和消灭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实施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负责全市公共卫生检测和卫生防疫技术指导工作。

      2003年,依照ISO/IEC17025-1999标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次性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评审,成为全省第一家拥有国家级实验室的卫生单位。实验室2010年申报获准的资质认定(CMA)可开展食品、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类检测160个参数,水质类检测45个参数,化妆品检测11个参数,公共场所、作业场所检测51个参数,生物材料检测36个参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隔离产品检测14个参数,共计317个参数。实验室在2012年申报获准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FMA)可开展食品49项,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11项,食品添加剂14项,农药残留33项,瓶装饮用水19项,瓶装饮用纯净水21项,饮用天然矿泉水27项等,共计174个参数。

      2012年,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以实际行动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全市积极开展卫生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行业卫生规范管理,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和健康教育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养成,改善区域环境综合面貌,提升居民健康素质和文明程度,取得了积极成效。9个单位被命名为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2个村、18个单位通过省爱卫会复审验收,被重新命名为安徽省卫生村、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望江县长岭镇、迎江区龙狮桥乡、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大观区十里铺乡五里村、宜秀区罗岭镇姥山社区、怀宁县高河镇金星社区、怀宁县高河镇陶亭社区等2个镇、2个村和3个社区获省级卫生创建工作先进镇、村(社区)表彰。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6.8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6.32%。市城区生活饮用水被纳入国家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网。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通过集中、门诊、入户等建档方式,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孕产妇初次产检、0-3岁儿童定期体检等途径,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59.49万份,电子建档503.58万份,孕产妇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均达规定要求。
    2013年,市委、市政府慎重决策,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契机,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作出创建环保模范城的决定。计划通过5年时间,投入170亿元,围绕创建环保模范城的26项指标,以“愚公”的精神久久为功,以“包公”的精神铁腕治污,将对城市管理权进行市场化改革,坚决关停并转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切实治理大气污染,继续保洁扩面,实行市场化保洁,消灭卫生死角。
     2014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347个,卫生人员总数287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887人,占总数的72.7%。拥有执业(助理)医师8186人、注册护士8140人;拥有床位18814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人、执业(助理)医师1.3人、注册护士1.3人、床位3.0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215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2 %;新农合实现农村居民全覆盖;婴儿死亡率4.4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87‰、孕产妇死亡率9.91/10万,提前达到“两纲”要求。
食品卫生安全
      2012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对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并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散装食品安全、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学校等特殊人群食品安全监管、生猪屠宰环节食品安全等进行了专题询问。

      市政府将食品安全纳入市政府民生工程,将食品放心工程与食品安全工作并联实施,持续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巩固“瘦肉精”专项治理成果。在此基础上,市食安委将小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和非法豆制品加工生产行为作为专项整治重点,在全省较早启动小餐饮整治规范试点。并与各地各有关单位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对发生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制定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和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组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专家队伍,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制度,出台了《安庆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各县(市、区)政府均与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基本建立农村监管网络“四员制度”。各级相关部门联合开展重大节日、中高考期间、校园周边等重点食品、重点区域食品安全工作的联合执法检查,对投诉举报案件做到件件有登记、有调查、有结果、有反馈。由市、县(区)到乡(镇)、村的层级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
妇幼保健
      1927年,在安庆官医院内设产科,聘一名日籍医生应诊接产。1929 年,安庆开设妇孺医院,专事妇科、儿科和接产。翌年,安庆私立博爱医院内附设产科及病理检查室。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庆官立医院设有妇产科、儿科。另有助产士私人开业。

      解放后,安庆重视妇幼保健工作,逐步开展婚前检查保健、孕检、产后访视、围产保健、优生咨询、接生、剖宫产、无痛分娩及各种妇产科手术、计划生育手术、无痛人流手术及乳腺疾病等各种妇女病查治、儿科疾病诊治,儿童口腔、听力、视力保健及儿童智力测试、儿童心理测试及干预、儿童微量元素测定等。1952年创建安庆市妇幼保健所,集保健、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承担全市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和科研工作。各县(市)、区也都分别设有妇幼保健机构。
市妇幼保健所基础设施完善,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高频钼靶乳腺机、智能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乳腺疾病治疗仪、妇科治疗仪、胎儿监护仪、多普勒胎心监护仪、耳声发射仪、经皮黄疸仪、数码电子阴道镜、阿洛卡B超工作站及阴道探头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微量元素测定仪、化学发光仪等仪器。产科病房全部装有空调,实行母婴同室,设“温馨小屋”、沐浴室,开展新生儿游泳及新生儿抚触业务,是全球爱婴医院。

      2012年,全市计划免费婚检5.6万人,实际婚检人数70071人,婚检率为87.07%。成立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对38205名农村孕产妇给予分娩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以上。累计为适龄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100.45万剂次,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所有疫苗以县为单位保持90%以上,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标准,疫苗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2014年为乡镇卫生院输送17名“支医”高校毕业生、34名特岗全科医生,免费培养28名农村定向医学生,培训乡镇卫生院管理及医疗骨干315名、村医1576名。完成88名全科医学师资、100名全科医生岗位(转岗)培训,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84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全员在岗培训。全市3788人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2495人取得卫生专业技术技术资格。组织开展医学重点学科评审,着力加强45个市级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

血吸虫病防治

      安庆市属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曾是安徽省乃至全国最严重的流行地区之一。历史上除岳西县外,所辖5县1市3区均有血吸虫病疫情,其中流行乡镇67个,流行村401个,累计钉螺面积3.33亿平方米,受威胁人口达116.3万人,疫区范围占全省的1/3,防治任务极其繁重艰巨。
1952年,安庆成立安徽省第二血吸虫病防治所,1954年改名安庆地区血吸虫病防治所,隶属省卫生厅。1989年因区划调整,安庆地区血防所与安庆市血防站合并成立安庆市血吸虫病防治所。安庆市血防所是全国十大重点地(市)级血吸虫病防治所之一,附设有血防专科医院,负责全市血吸虫病、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咨询、培训、指导和科研。多年来,安庆市血防工作坚持以控制传染源为中心,以目标管理为手段,以血防民生工程为抓手,以依法防治为保障,以急感防控为重点,各项工作均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连续多年在全省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

    截至2011年底,全市有294个行政村达传播阻断标准和传播控制标准,占流行村总数的73.3%;累计消灭钉螺面积2.3亿平方米,占历史有螺面积的69%;治愈病人30多万人,占历史病人总数的90%以上;血吸虫病发病率从解放初期的6.4%下降到2011年的0.46%。怀宁县、桐城市、潜山县、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提前2年全面完成淘汰重点流行村耕牛的目标任务。2012年,救治晚血病人1534例,“以机代牛”淘汰耕牛2768头、羊1000余头,全市所有重点流行村均成为“无牛村”,提前1年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查出的有螺面积、感染螺点数、感染螺面积比2011年又分别下降10.5%、74.7%和71%。全市有6个乡镇、43个行政村新达传播控制标准;有1个行政村新达传播阻断标准,防治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医疗
      解放前,安庆市民医疗长期以中医诊所为主,著名中医有柯春桥(约1870—1930)、潘箬泉(1880-1950)、金灌芝(1880—1948)、殷子正(1906—1983)等。1901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设立的“同仁医院诊所”是安庆第一所西医医院,后由美国医学博士戴世璜扩建为同仁医院,建有10幢2层楼房,设有5个等级共100张床位,是当时省内两家较大、较完善的综合性医院之一。1938年创建施医所,后发展为综合性医院,为今安庆市立医院前身。

      解放后,医疗机构发展加快。1951年,同仁医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改编为第14陆军医院(今为海军116医院)。1953年,在安庆卫校附属医院基础上建立安庆市人民医院(后改名市第一人民医院)。1954年,在市血吸虫病防治所基础上建立市第二人民医院。1959年建立安庆市中医医院。1972年建立安庆市精神病医院。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都建立完善综合性医院及中医院,乡镇建有卫生院,较大的企业也自建有医院或卫生院(所、室)。

      2012年,全市共有各种医疗卫生机构2363个,其中医院52所,乡镇卫生院15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8所,妇幼保健院(所)10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所,专科疾病防治所(站)9所,紧急救援中心一所,中心血站1所。卫生人员总数2796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452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7756人、注册护士6999人,拥有床位17369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人,拥有执业医师1.3人、注册护士1.1人,拥有床位2.8张。

      市区医疗急救电话号码统一为“120”,归市紧急救援中心专用。市紧急救援中心与市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台和“122”交通事故报警服务台建有互通信息平台,实行事故处警和伤员救治信息互动共享。根据市区行政区域划分和医疗急救工作需要,首批在市区设立市立医院、市一院、市二院、市宜城医院和市传染病医院共5个急救站。市紧急救援中心根据急救原则统一指挥调度相应医院急救站的救护车进行现场抢救及快速转运。

      2013年12月31日,作为深化医改的一项创新举措,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宜秀区联合成立安庆首家医疗联合体。医疗联合体组建后,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将有所提升,三甲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也有望得到缓解。
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安庆市自2009年全面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以来,重点抓了8个方面的改革任务。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看病有保障。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保障范围向门诊统筹延伸,并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的保障水平,提高报销范围和比例。全市新农合覆盖农业人口423.97万人,参合率达97.92%。各级财政补助水平达到年人均290元,政策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付费试点病种和范围,启动住院基金总额预算管理试点。市级公立医疗机构与各县(市、区)全部实现即时结报。

      二是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群众看得上病。通过制定并完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及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每个县(市)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标准化水平,每个建制乡镇均有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卫生室,每3-10万人口或每个街道办事处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基层医疗卫生财政专户,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三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公平地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四是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体化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其中对参合农民使用基本药物品种及省补充药品的费用,在享受原报销补偿比例的基础上,按照不低于8%的比例再增加新农合补偿。

      五是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全市16所县级公立医院统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和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望江县为国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

      六是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七是逐步完善县乡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合理流动机制。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竞聘上岗人员“五险一金”基本保险配套措施,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比重,制定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细则,建立“两考核、两挂钩”绩效考核制度。2012年组织公开招聘165名医药卫生类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其中硕士研究生41人。     

      八是加大行风建设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力度,弘扬卫生职业精神。建立健全院务公开、一日清单和费用查询、单病种限价收费等制度。强化对医院领导班子和重点科室负责人的监督,推进“一把手四不直接分管”和重点岗位轮岗制度的落实。加强对统方的监管,推广使用防统方软件。推行医药购销廉洁协议制度,各医疗机构与药品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廉洁协议。坚持纠风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督查市直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及时查处和回复来信来访。开展廉洁风险防控,从机制制度上防止收受“红包”、回扣、过度检查治疗、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
卫生医疗机构
[安庆市立医院](略)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略)
[安庆市中医医院] (略)
[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略)
[安庆市血吸虫病防治所]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