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苗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日期:2007-3-27 9:45:04
“隐婚族”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隐婚族”这个新名词说的是这样一群人:已经履行了结婚的法定手续,却并不对外宣称自己已婚身份。“隐婚族”大多集中在25岁至35岁之间,其中以女性居多,特别是一些职业女性。目前,这个“隐婚族”群体,在各种争议中茁壮成长。婚姻本是人之大喜,为什么要把它隐藏起来,秘而不宣呢?
明明结婚多时周围人一无所知
“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直到前两天,我才得知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早已结婚的消息。这么大的事她竟然一直瞒着我,你说她多不够朋友!”近日,一位读者在跟笔者聊天时,十分气愤地抱怨道。
几天前笔者参加同学聚会,一位在私企工作的同学向笔者吐露心声,她说她和爱人已经结婚半年多了,可是一直不敢对同事、朋友声张,因为她面临着一个非常好的晋升机会,如果在这个时候公布自己结婚的消息,这个机会就极可能溜走。她只能“隐瞒已婚的事实”。
笔者对 “隐婚族”进行调查后发现,“隐婚族”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由于职场上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加之工作压力所迫或其他利益驱动,“隐婚族”悄然兴起。他们大多集中在25岁至35岁之间,其中以女性居多。
笔者了解到,这些人之所以选择“隐婚”,一方面是他们觉得婚姻纯粹是私事,自己结婚与否没必要对外公开。而绝大多数人“隐婚”则是由于职场上的原因,不敢承认已婚事实。比如担心“已婚角色”会带来工作上的不便利,影响自己的前途;比如某些企业在招聘时特别强调对方是“未婚”,而对已婚人士“降价处理”等。
“隐婚”情形之一无奈的选择
25岁的李小姐去年年初和男友领了结婚证。李小姐原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客户服务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应酬较多,再加上同事多是单身,所以常聚会。婚前,李小姐常和朋友消遣到深夜才回家,婚后,她每次外出应酬,老公都打电话劝她少喝酒,或让她早点回家。同事觉得扫兴,久而久之,每次应酬或聚会都把李小姐排除在外,不但使李小姐和同事及客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而且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开展。
“都是结婚惹的祸。”从那家广告公司辞职后,有了前车之鉴的李小姐便跟老公商量,下次求职时,将“婚否”一栏填成“未婚”,并跟老公“约法三章”:不准到单位找她,不要常给她打电话,不准在她应酬时催她回家。
进了现在这家营销公司,李小姐便按计划做起“隐婚族”。她从不跟同事谈论个人生活,上班从不戴结婚戒指,在单位总刻意跟未婚女孩混在一起。
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聪明头脑,李小姐的业绩非常突出。今年上半年,她所在公司的办公室主任退休了。临离开前,主任向总经理推荐李小姐接任。总经理经过考评,认为李小姐“年轻、有活力,没家庭负担,是合适人选”。
为继续在职场中如鱼得水,李小姐填写职工登记表时,在“婚否”一栏再次填上了“未婚”……
“隐婚”情形之二不刻意隐瞒,不故意透露
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的小冯早在前年就和女友登记结婚了,但是一直没摆宴席,所以同事们并不知道他已婚的身份。
小冯说,他是决不会故意透露他已经结婚的信息的。一方面,同事们都忙着四处奔波,很少有时间互相聊一聊工作以外的事,他的原则是别人不追问,他自己决不会主动说出来;另一方面,小冯平时的应酬特别多。在那种年轻人聚会的场合,大家最忌讳的就是还没等玩得尽兴,突然有电话打过来,催某某早些回家,这样其他人会感到很扫兴。如果当时是和客户在一起,客户就会对你冷嘲热讽,那你得做好生意会泡汤的心理准备了。如此一来,时间长了,你的生意就会越来越少,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糟糕。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