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改革开放以来结婚的种种事儿,不得不提到网上流传的一首顺口溜:五十年代一张床,六十年代一包糖,七十年代红宝书,八十年代三转一响,九十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二十一世纪特色婚宴个性张扬。
30年来,安庆人的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结婚作为人生大事,其习俗也在不断“升级换代”。结婚的那些事儿历经了简朴到奢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变化之多、变化之快,令人咋舌,支撑这些变化的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市民生活质量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改善。
上个世纪70年代:
简朴才是硬道理
65岁的王顺成老先生和老伴是1966年结的婚。
“那时候也没有婚假,两床被子合一块儿就算是一家人了。”提及当年的婚礼,王老感慨良多:“结婚当天,我们请了一天假,上午把结婚证领了。中午两个人在单位食堂加了菜,是猪肉烧大白菜。到了傍晚,有亲朋好友来闹洞房,单位的领导主持着鞠了躬,行了礼,我们就正式结为夫妻了。”而他们招待大家的“婚宴”,就是几包香烟、一点水果糖和花生。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绝大多数关系民生的商品仍需要凭票购买,那时的婚礼依旧遵循简朴原则,不过结婚“三大件”此时开始崭露头角。
居住在大观亭小区的石先生和妻子是1977年结婚的,那时他们都还生活在枞阳农村。“结婚前几天,我把自己住的小厢房重新粉刷了一遍作新房。结婚那天,借了邻居家的三轮拖拉机去邻村接新娘子。家里,就在院子里支个大棚炒几个菜,请亲友吃了顿饭。”石先生介绍,那时前来喝喜酒的亲朋好友大都是送一幅被面、一个暖水瓶,或者三五块钱。
“我们结婚时的衣服、家具,都是自己亲手做的,总共加起来也就一两百块钱。”石先生说。
上个世纪80年代:
旅游结婚风靡一时
对于上世纪80年代盛行的旅游结婚,安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年鉴科科长刘帅钢分析说:“改革开放初期,物资还是比较匮乏,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对于工资仅有几十元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实惠的旅行结婚不失为一个符合经济状况也有面子的选择。”
1987年4月,赵兵和妻子张莉带着几件换洗的衣服、路上吃的干粮、一个借来的海鸥照相机和500块钱,兴高采烈地踏上了新婚之旅。他们一路转车颠簸,到达了庐山。“住招待所10来块钱一个床位的大通铺,看几毛钱一场的‘庐山恋’,一路上玩得很辛苦,但是也很开心。那会儿旅游的人不多,环境破坏也少,风景特别美。”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赵先生依然历历在目。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三件”逐渐被“新三件”:彩电、冰箱、洗衣机所替代,有普通话说得好、能活跃气氛的人担当司仪的真正意义上的婚宴开始出现了。
“我们旅游结婚回来,宴请宾客,人不多,就两三桌。但是一桌至少10个菜,鸡、鱼、肉、蛋必不可少。”赵先生说,宾客送礼大都是现金,多为10到20元不等。
推来搡桑去,叫做“炒米”,等等。
上个世纪90年代:
婚礼丰富多彩
可以说,这个时期是婚庆成为一种产业开始崛起的时代。
随着人们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婚纱影楼、婚宴酒楼开始遍布大街小巷,婚纱照、花车、礼服、酒宴,逐渐成为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元素。
家住市府路的小丽和志君的婚礼定在1996年的“五一”劳动节。从1995年上半年,两人就开始着手筹备婚事,装修新房,购买家电,拍婚纱照,预定酒店,忙得不可开交。
新房的装修,他们铺了时尚的花瓷砖。家电是索尼的电视、小天鹅洗衣机、春兰空调,美菱冰箱。还有一套时尚的布艺沙发。
婚礼当天,小丽凌晨5点就到婚纱影楼做头发、化妆,然后穿上洁白的婚纱。而新郎也没能闲着,联系婚礼司仪、摄像,安排车队迎亲路线,包括进门的红包,给司机的烟酒、喜糖,一点都不敢马虎。
折腾一番后,到了下午5点左右,新人坐上了婚车,直奔酒店。“那时,两三百一桌的酒席和现在五六百一桌的菜式差不多,有区别的就是礼金的数额了。”小丽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礼金基本就是五十元、一百元的。
而这一时期闹洞房的花样更是推陈出新,除了传统的点烟节目外,更多了让新郎背着新娘到处走,让新郎新娘当众亲热等等节目,更有甚者,闹客还有对新人摸脸拉手的轻薄举动。 金秀华
21世纪:
婚礼趋向多元化
“现在做婚庆,创意是最重要的。”我市棋盘山路一婚庆礼仪公司的婚礼顾问许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年轻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个特别的、与众不同的婚礼。
步入新世纪,年轻人更加崇尚个性,婚礼也随之越来越多元化。摩托车婚礼、户外婚礼、仿古婚礼、西式婚礼、集体婚礼,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现在普通的婚礼庆典一般在2000到3000元,价格高的在4000到5000元左右。”许娟介绍说,现在,安庆市的婚庆公司已经有10多家,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婚庆公司会应新人的要求,设计特色婚宴,根据新人的特点策划各种活动,既让客人玩得尽兴,又给新人以美好的记忆。
婚礼是越来越特别了,随之而来的结婚账单也越来越厚重。今年8月份,在我市一家广告公司就职的宋小姐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喜结连理。“结婚,一辈子就这么一次,当然要特别一点啦。”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的婚礼规格挺高。婚结了,细细一算账,真是吓了一大跳:买房、装修、买家电、拍婚纱照、订酒席、婚庆服务、度蜜月,再加上新人的行头,婚礼的烟、酒、糖、饮料、礼花、鞭炮等等,没有三四十万根本办不来。
相对应的,喝喜酒的“人情红包”也越来越厚。一场婚礼,最少礼金也得100块钱,交情深点的,更是要在红包的“厚度”上表达出来。
而闹洞房的节目,现在也别出心裁,层出不穷。有把新郎脱得只剩内裤让其在街头“裸奔”的;有把新郎画成大花脸,让其头戴大红花,扮作“小丑”状的;有让新郎新娘躺在床上,相互配合拼成“v”、“o”、“w”等等字母状的,等等。总之,套一句流行的词语来说,就是创意十足的“恶搞”。 金秀华
图1、冰天雪地中,一对准新人在拍婚纱照。
图2、如今结婚喜宴中少不了“彩虹门”的装饰。
图3、上世纪80年代的时髦婚纱照。
图4、现已81岁的潘文成老人说,当年结婚照还是黑白照片,后来上油彩的。 本版照片由黄有安拍摄及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