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已纳入安徽省28项民生工程。为切实做好对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近期,宿松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组赶赴该县的各个乡镇,针对已享受低保(五保)的残疾人进行等级评定工作。专家组在对该县5000余名残疾对象的身体检测和户籍情况核对过程中,发现在册登记的残疾人员里,有不少人的户籍相关资料存在缺陷,特别是没有身份证编号。为确保评定对象身份的真实性,专家组要求参评对象立即到当地派出所出具身份证明材料。经过派出所民警的一番查询,正准备接受参评的人员中竟有386人的户口在派出所没有登记。
本次接受等级评定的残疾低保(五保)对象,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在派出所出具到证明自己身份的相关材料,参加此次评定的名额就会被取销,以后享受残联补贴的待遇就没有。为此,486名残疾人纷纷找到当地派出所民警,恳切要求派出所给予及时帮助解决。家住该县九姑乡白马村项木友是孤寡老人,现年78岁,不是通过本次残疾等级评定工作,还不会对自己没有户口的情况引起足够重视,甘心做一辈子的“黑户口”。在全县范围内,出现如数之多的人没有户口,且是残疾人,令该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始料不及。这一问题的出现,迅速引起宿松县公安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为此,该局党组指示各基层派出所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化办事程序,特事特办,在最短的时间内将486名残疾对象的户口予以补登,并为其出具相关的户籍证明材料。
2月26日,宿松县386名已补登户口的残疾人均顺利在当地派出所领到新办理的户口本,同时,他们都顺利地通过了该县专家组对他们残疾等级的评定,其中410人被评为一二级重度残疾对象,将在今后先期获得残联给予的每月一定数额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