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出门就能参加锻炼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需求。眼下正在红红火火举行的2009安庆房地产展示会,同时也折射出一种讯息:新建居民住宅区法定的配套公共体育设施普遍缺失。纵观安庆市近年来新建的一大批居民住宅小区,生态绿化皆已重视,可是理应“三同时”的体育设施,却在规划过程中被忽视。6月11日,记者对安庆市一些小区的体育设施的状况进行了暗访。
老住宅区:
数量不足是历史遗憾
在安庆市拥有令人满意的健身器材的小区并不多,特别是一些老住宅区根本看不到健身器材。宜园小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记者在这里看到,小区内除了树木花草,找不到其他健身器材。当记者向居民询问小区内是否有其他公共健身设施时,居民说:没有。有些小区,记者只看见两三副健身器材在僻静的角落里,一些健身器材还被居民洒着衣服。在大观亭小区内,一位正带孙子玩耍的老大妈告诉记者,自从搬进来以后,对小区其他方面都还满意,就是健身器材数量少,品种单一。一些小区的物管人员与记者交流时,声称他们只负责小区的清洁、防火防盗等,健身器材的安装是由开发商负责的,与他们无关。
新住宅区:
“无处健身”添烦恼
老住宅区如此,一些新的住宅区和正在兴建的住宅小区又是如何呢?家住安庆市开发区东方虹城的李小姐一直为无处健身而烦恼。正式入住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邻居已有几十户了,小区的健身设施一直未建起来。她曾跟小区开发商交涉过,但一直没有解决。李小姐问:“这件事到底归谁管呢?”记者到现场采访时了解到,李小姐所居住的是该小区的西区,属还建房。而东区的商品房正在开发,居民们都希望开发商手下留有“余”地,增设一些体育健身设施。
在安庆东部新城区,绿地集团正在兴建迎江世纪城,售楼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很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建成后的小区住户将达到一万户。当记者问及所开发的小区有无公共体育设施时,这位工作人员却指着该楼盘的所谓“规划图”中所标注的操场说:“建成后的小区东边有所学校,学校里有很大面积的操场,同时也对业主开放。”
记者随后又以购房者身份在碧桂园售楼中心进行了解,一位姓张的售楼小姐指着模型对记者说:“我们将建成一个比较大的会所,里面有健身房。”但对于“小区建成后有无公共体育设施?”之问,张小姐也同样不能给予答复。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张小姐电话进行了请示,但她的上级也没有给个明确答复。
“全民健身条例”
成了一纸空文
安庆市体育局吴忠顺局长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安徽省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组织验收时应当有当地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未按规定建设配套体育设施的’、‘擅自改变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或者功能、用途的’、‘擅自缩小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模、减少其用地面积的’等违规情况,条例也作了明确说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吴忠顺局长的话语透露出激动与焦虑,“安庆老城区体育设施不足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我们也在想方设法弥补。而新建小区早在两年前,市体育局和市城市规划局就联合下发了城规发(2007)105 号《关于加强安庆市城市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的有关通知》,规定:安庆市城市住宅小区的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为不低于每千人300平方米;在城市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编制阶段,体育设施内容的安排要结合绿地统筹规划;健身路径的体育设施由建设单位负责按规定要求与小区建设配套实施,并纳入小区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然而现状是,目前我市开发新建的众多小区却没有按照规定执行,两局的联合发文更是一纸空文。就此,我们正在向市政府领导反映,希望各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规,要求建设单位调整方案,不留遗憾给后人,增加体育设施,保障群众的健身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