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汽车轮渡以东的江堤上有一块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立的警示牌,上面写着“防汛道路,非防汛机动车禁止行驶”,而在旁边就是过往的车辆碾压破坏的道路。这是一个老问题,却至今得不到解决。
江堤公路自曙光路至东门汽车轮渡一带,路面已经多处龟裂,地面坑洼不平,以至于过往的市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大桥下面的路面甚至大块开裂,露出里面的石头,就像被钝刀破开的伤口。
据了解,这条江堤公路大概在2002年建成,主要用作防汛抗洪,但时至今日已经成为我市港区码头的主要物流道路。除了石化码头和1号码头之外,几乎我市所有较大的货物商贸码头都位于江堤公路延伸的长江岸线上,往来重载、超载的货运车辆很多。未来随着马窝港区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和我市以港兴市政策的逐步贯彻,江堤公路的重要性将日趋突出,换句话说,它的交通承载量将进一步增大,如何维护好江堤公路,为防汛抗洪和港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值得我们思考。
记者采访了市长江河道管理局二分局的阮局长,对于江堤公路的维护,他用了一句“很无能为力”形容目前市河道管理部门的处境。一方面国家河道管理条例中只是含糊地规定堤身和堤顶公路的管理和维护办法,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交通部门制定,没有详细的操作规范。而安徽省的实施办法中也只是明确了“如因维修不善,影响堤防安全或当洪水接近保证水位时,县以上防汛指挥部有权做出暂停行车的决定。”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没有赋予河道管理部门具体管理江堤公路的权力,河道管理部门看着超载车辆碾压破坏江堤公路却无能为力,在上世纪90年代还因为设置路障与港区码头企业发生冲突;此外,没有维护江堤公路的专项资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阮局长表示,河道管理局二分局负责管理金家闸至飞鹅头这一段41公里江堤,也就相应地管理着41公里江堤公路。而每年的江堤防洪工程维护费用为三、四十万元,铺在这一片区域内,无疑是“僧多粥少”,因此根本拿不出专项经费来对江堤公路进行维护。
就共同出资维修道路问题,沿线“受益”于这条道路的单位则大多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如果共同出资维修道路的理论成立,那么,城区各主干道沿线单位也应和市政部门共同出资维护这些道路。
对于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有关人士表示解决方法有三:一是将江堤公路维护费用纳入市财政专管,由政府部门统一拨付;二是将江堤公路移交给市公路部门管理,目前长风至枞阳一段的江堤公路就由公路部门管理,市政府可以考虑将江堤公路统一移交给市公路部门;三是政府赋予市河道管理部门一些具体维护江堤公路的权力,比如收费或者处罚的权力,使得水利部门做到路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相统一。
记者还从市河道管理局二分局获悉,我市水利部门准备筹资170多万元维修曙光路至东门汽车轮渡之间长880米的江堤公路,计划将水泥路面改为柏油路面,此外,对于曙光路至20号码头之间的江堤公路的破损部分进行翻修。这些维修对于江堤公路只是小补小修,还是不能根本解决江堤公路路难行问题。目前相关设计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等市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即将开始招投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