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凭着拼劲她闯出了事业的一片天

  章昌凤,一个出生于1965年地道的农家姑娘,18岁高中毕业,成为了新河大楼的一名售货员。1998年下岗,随后凭着一股拼劲闯出了自己事业的一片天。
  1998年,是章昌凤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日子,就在这一年,她下岗了。“我有大把的精力,我有大把的时间,我要再上岗。”章昌凤暗暗下定决心。
  回忆起创业的第一步,章昌凤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当时家里只有3000块钱,要吃要用还要供孩子上学,但是,如果我不把这3000块钱拿出来,恐怕没饭吃的日子在后面。”
  500元找门面,500元组货架,2000元用来进货,章昌凤终于有了她的第一家店,虽然店面只有小小的20多个平方,连招牌都没花钱去订做,但是,这家“无名”小店总算是开业了。
  大概过了一年的时间,从新河大楼下岗的几个同事来找章昌凤商量,说是想合伙开一个商场,几个人于是在原市农药厂附近找到了一个大约600多平方米的门面,几个人齐心合力红红火火地把商场开到了1999年。
  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商场的生意越来越差,几乎到了亏本的境地,于是章昌凤“想要单干”的念头又出现了。1999年,章昌凤带着原有的积压货物“独立门户”,在龙狮桥农贸市场附近找到一家150平方米的门面,“新河自选商场”就这样走进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没多久,章昌凤的丈夫也因单位不景气而下岗,他也投身于妻子的事业当中。夫妻俩放弃以往招售货员只招年轻人的做法,将招聘范围扩大到18-45岁,不看外表,只要是肯卖力做事的员工,他们都愿意接纳。
  2000年的下半年,章昌凤的商场变得越来越不景气,章昌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务之急只有发展,只有扩大搞超市,夫妻俩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齐了钱,门面租下来了,货架摆出来了,货源又成了问题。没有办法,货只能卖一点进一点,当天的营业额就是第二天的资金,就这样,他们一点点地卖,一点点地进,苦苦地撑了两年才开始让超市稍稍步入正轨。当时,新河超市已容纳员工2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的下岗工人。
  近几年,章昌凤的荣誉也接踵而来,她先后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省三八红旗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