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方式多样 祝福传递真情
作为民间的传统习俗,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按照惯例,在春节,家长都要带领小辈出门拜见亲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然而随着近年来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技术的日趋发达,市民们春节的拜年方式也悄然改变:通过短信、微信、微博等传递祝福成新宠,但是沿袭多年的登门拜年也依然流行。
登门“道”福:半天拜了6户亲戚
正月初三,早上7点多,从北京回家过年的张萍就和父母一起赶到老家怀宁去拜年。仅是拜年的礼物就塞了满满一后备箱。“拜新年”的礼物是有讲究的,必备的三样是:白酒、片糕、白糖。另外,张萍还特地从北京带回了烤鸭等特产。她说:“按照老家习俗,拜年必须在中午12点之前进行,家里亲戚多,我们必须起早,要不就跑不过来。”
半天的时间,张萍走了大舅、二舅、大姨等6户亲戚,每家待的时间不长。她说:“每年回老家过年,除了陪父母以外,登门到亲戚家拜年是让我感觉最有年味的事情,总觉得这是春节必不可少的项目。虽然比较匆忙,但一年到头这短暂的相聚也很难得。”中午,张萍和父母在二姨家吃了午饭,很多亲戚都聚在一起举杯祝福。张萍告诉记者:“由于时间、距离等原因,我们也会通过电话或者短信给同事朋友拜年,但是我觉得见面道祝福仍然是最亲切的拜年方式。”
原创短信:文字朴实 更暖意融融
“从除夕那天开始到大年初一早上,我的手机就没清闲过。”在银行工作的洪玲指着她收到的200多条拜年短信说:“整整一宿,我几乎都在读拜年短信和回拜年短信。由于储存量有限,我已经删除了很多短信。现在很多拜年的短信都是复制的,我收到的短信里有40%都是雷同的。我也会转发比较好的短信群发给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领导,祝福一个都不少。”
春节期间的祝福短信虽然“文采飞扬”,但大多雷同的内容难免使人审美疲劳。尽管短信读起来对称、押韵、甚至很搞笑,但这些却很难被人记住。相比之下,一些文字朴实的原创短信却令人暖意融融。去年刚刚在南京找到工作的赵爽说:“除夕收到不少祝福是希望我工作顺利、前途光明的,我觉得这样的短信更真实。其实短信长短、形式都不重要,关键在于发信人的真情实感。”
微信新宠:“喊”来的语音祝福
采访中,记者发现,今年过年除了“指尖上”的祝福,又添加了一种新的拜年方式—————微信。
“祝小舅春节快乐,过年后我和你一起去广州。”正月初五晚上7点半,90后姚星通过微信给小舅送祝福,姚星说:“往年春节收到的短信拜年祝福,虽然看看上百条,但都千篇一律,一看都是转发的,打字有点累。去年年底我买了新手机,过年这几天几乎都是用微信和朋友们‘喊’祝福的,现在周围的朋友平时打招呼、组织活动经常用微信。这样比较方便,不用打字,只要动动嘴,而且不论是我喊着还是对方听着,都觉得特别真切。”
市民陈新说:“每年我都挺愁的,随便找一条短信群发吧,显得没诚意,可一条条单独回复吧,量又太大,今年有微信太好了,对着手机说几句话,祝福就送出去了,听到的人还会觉得很亲切。”
无论是登门拜年、贺卡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还是微信拜年,真诚是最重要的。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亲戚间的拜年大都会登门道福,同事、朋友之间的拜年大多选择电话、短信、微信等新型方式。“微过年”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传统文化的延伸。但合家团聚、登门拜年带来的温情是任何技术都无法取代的。
作者:张丽
相关新闻
- 我市节期酒驾明显减少(2013-2-19 16:47:15)
- 时隔1年多 收费餐具又上桌(2013-2-19 16:46:51)
- 宜城电动车乱像亟待整治(2013-2-19 16:46:29)
- 开车聊天正欢 撞坏高速护栏(2013-2-19 16:45:56)
- 酒店最低消费须遏制(2013-2-19 16:45:15)
- 千里运车遭车祸 三辆货车掉高速(2013-2-19 16:44:02)
- 乡村客车违规超载(2013-2-19 16:43:14)
- 司机站外肆意揽客 罚(2013-2-19 16:42:35)
- 纠纷安全事故“零发生”(2013-2-19 16:38:34)
- 乍暖还寒“雨水”携带风雪至(2013-2-19 16: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