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人物:70岁的剃头匠刘卫东
提起剃头,现代人的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只有身居旺铺的理发店,很少会注意到巷子里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摆着一个简易的摊子左右张望着。人民路一教职工院前,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简易房,逼仄的环境,摆设极其简单。要不是门口那个工具箱的陈列,很难想到这里也隐藏民间手艺。剃头师傅先一把软刷子蘸肥皂水涂在顾客胡须处,一把剃刀在脸上滑过,顷刻间胡须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后在耳垂处转了转,汗毛也就不见了。随后一把木柄剃刀在头上推剪一番,瞬间让顾客清爽不少。
剃头师傅名叫刘卫东,今年70岁,1963年入行,“我给人剃了半个世纪的头了!”刘师傅自豪地告诉记者。问及从事这行的缘由,刘师傅的回答倒是实在“为了生计,没有手艺哪来饭吃!”刘师傅说,“那时候剃头便宜,只要一毛五。”说到这里,刘师傅笑了,“现在你到理发店理发,没个十几块哪能出来,到我这里价格还能谈谈价。”一旁剃好头的何老补充道:“我们都是这里的老主顾,没事到这里剃完头还能唠会儿家常。”
回忆当初入门的经过,刘师傅摇了摇头,“没那么多事,无非是跟着老师傅摸索出来的,眼要准,手要快,动作要麻利。”说起剃头,刘师傅不紧不慢地介绍:“这剃头手一定要稳,人家把头交给你了,你可要对顾客负责。手艺是做出来的,江山是打来的。”
据刘师傅介绍,自己的这套工具寒碜了些。可是按部就班的来,这剃头洁面的工作少不了热水,可是受条件限制,现在只能从简,有时只能用喷壶将就下。这要是在老家,热毛巾一敷,而后推剪也顺手。说到这,老汉不觉得有些感慨:“以前挑着担走街串巷的剃头师傅,到现在随处可见的理发店,以前剃头的活儿挺多,现在也只有老人来剃了。夏天的时候,还会有年轻人推剪个平寸头,也有大老远特地跑到这里,大家一回生二回熟也就成了生意。叫我去干别的事情,我也没有其它什么手艺。”提及这门手艺的出路,老汉一如既往地淡定:“你看我现在是一边替人看门,一边摆着小摊就知道行情了。”
在安庆,还遗散着很多这样的楼房:最初的庭院格局被打破,外墙略陈旧,抬起头,周围的新地标、新建筑使人无法窥见全貌。安庆老手艺人的舞台便搭在这样的楼宇之间,只是时代更迭,鲜有人还能保证这样的行当不会消失。
作者:柯慧敏
相关新闻
- 楼内卤制烤鸭 居民生活受困扰(2013-7-31 11:37:27)
- 庆祝建军节共叙鱼水情(2013-7-30 10:35:48)
- 志愿者冒酷暑走访贫困女孩家庭(2013-7-30 10:34:33)
- 大学生免费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2013-7-30 10:34:14)
- 安庆红十字中心血站开展无偿献血活动(2013-7-30 10:32:04)
- 宿松开展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2013-7-30 10:29:51)
- 宿松开展干渠杂物清除行动(2013-7-30 10:29:18)
- 潜山烈士陵园改建竣工开放(2013-7-30 10:28:48)
- 太湖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2013-7-30 10:27:28)
- 迎江拆除天后宫曹家巷违章建筑(2013-7-30 10: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