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老台钟见证郑长霞的奋斗岁月

2014-9-26 20:27:44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1979年的春天,当时家住怡园路附近的郑长霞家里买了一台价值42元的三五牌台钟,这在整个生产队都引起了轰动。35年过去了,安庆市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人人夸赞能干会挣钱的郑长霞如今已是一个平凡的74岁退休老人,只有家里那台三五牌台钟时常能让老人回想起年轻时辛苦养家的奋斗岁月。

  一辈子只买过一次

  “奢侈品”

  2014年9月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了郑长霞老人位于棋盘山路的家中,穿过安静的院子走到郑奶奶家的客厅里就听到“滴答滴答”的走钟声响,台钟摆在右面墙柜子的正中央位置。矮方形状木质外壳的台钟外形古朴,背面有一个开口,打开来就看到台钟全铜材质机芯,钟摆使用螺杆装置,通过调节螺杆的长度来控制走时的速度。这也是台钟经久耐用,走时非常准确的奥妙所在。“35年了,只上过一次油,那些再名贵的手表都没我这台钟走的准。”郑奶奶一边说着一边让孙女把台钟搬到身边的桌子上来,拿出手帕擦了擦台钟上的灰尘,然后找出了台钟的发票。“1979年,安庆百货公司买的,42块6毛钱,那时候普通单位上班的人工资都在10块到12块钱左右,花40多块钱买一台钟没几个人舍得。我一辈子也就那一次最大方。”郑长霞手中捏着泛黄的旧发票回忆起当年买钟的情形。

  1979年春天的一个下午,郑长霞的邻居,当时安庆一所小学的校长梅先生,给了郑长霞一张买钟的票,说是自己家没那么多闲钱。“商品短缺的年代,紧俏物资全要凭票购买,我和老伴儿那时候还都没有正式单位,哪能弄到买好东西的票啊,当时一些做领导的倒是有票,可没钱买,就把票让给我们家了。”郑长霞说,年轻的时候自己和丈夫虽然都没有单位,但两个人能吃苦。郑长霞早上去卖菜,下午就到附近小学里给老师和学生烧饭,一个月能挣20多元,丈夫做木匠活,起早贪黑每天能挣1块多钱,这样一个家庭每月收入五六十元左右,在当年算是高收入了。拿到票后郑长霞和丈夫商量了一晚上,“钱是够了,但那是生平第一次花大钱,心里的感觉七上八下的,明明很需要这台钟,可多少有些舍不得,老头子知道我很想要,于是第二天直接拿票到百货公司把钟给买回来了。这就是我们家当时最昂贵的一样东西,也是生产队所有人家中最贵重的物品。”郑奶奶回忆当年台钟买回来后,生产队里的人轮流上家里参观,那一阵子郑长霞一家是整个生产队的焦点话题。

  郑长霞回忆说,买了台钟后她每天劳作都很有规律,每天晚上8点睡觉,凌晨两点准时起床,料理好家事进好菜后2点半出发,到了五当坡能找到最好的卖菜位置。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郑长霞在安庆市百货公司当了一名售货员,每天上半天班,余下的半天她也不闲着,用小推车到周围的学校附近卖冰棍和小零食。“家里有钟就是不一样,掌握好时间,就算我当时做两份工作还要照顾家庭可样样都不耽误。”郑长霞说当年和她一起在学校门口卖冰棍的人都很纳闷,为什么她总是不早也不晚的赶到学校门口。

  老物件见证家庭变迁

  自从1979年购买了三五牌台钟后,郑长霞搬了两次家,房子越住越大物件也越聚越多,几十年里新旧物件交替不断,唯有这台钟与老夫妻俩随行。35年只擦过一次油,可还是滴答滴答走的很精准,到点就会发出铛铛的几下报时声,日夜如此。“家里的孩子们有些不喜欢这台老钟,嫌它吵。可我跟老伴都听习惯了,没这声音我还不一定睡得着呢。老东西质量就是好,那个年代有句话‘俏不俏上海货’,这台钟就是上海中国钟厂生产的,质量真是没话说,它的寿命看样子长的很呢,要陪着我们全家一直走下去。”郑长霞老人说完,拿起手中的配件给台钟上满了发条。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