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看,这些多才多艺的老年人们

2014-9-29 10:35:48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重阳前夕,记者认识了安庆一些很“潮”的老年人。他们的业余生活不再局限于给儿女带孩子、看电视、打麻将等,而是更加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十字绣、抖空竹、骑行、爬山......他们从各方面充实自己的生活,享受各自的乐趣。

  

  图为赵忻荣正在绣十字绣。 刘惠子 摄

  赵忻荣:十字绣中体味人生

  十字绣在城市里已经风行了好些年,这项手工劳动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也不再是女性的专利。双莲寺社区73岁的赵忻荣大爷热衷这项活动三年多,一针一线绣出十多幅规格不同的十字绣作品。赵大爷坦言辛勤的手工劳作不仅收获了很多赏心悦目的作品,最重要的是他在过程中享受到无限的乐趣,晚年生活因为有了“十字绣”变得更加精彩了。

  9月19日下午,安庆晚报记者来到赵忻荣老人家,一进客厅,记者就看到正面墙上一副十字绣绣成的《难得糊涂》作品,有字有画很抓人眼球。细看之下,那画上的竹子栩栩如生好像是笔墨涂上去的,丝毫看不出针线的痕迹。此时赵大爷从房间里走出来乐呵呵地说道,“这是2011年我制作的第一幅手工十字绣,也是唯一给自己留下的作品。”赵忻荣告诉记者,2011年的夏天,女儿从广州回家探亲,带回了一副十字绣,赵大爷看女儿绣的挺认真,就向女儿打听这个手艺好不好学。“我年轻时在华阳河农场工作,一个星期回一趟家,平时很多缝缝补补的活儿都是自己干,还给自己和很多同事绣过鞋底。手还算灵活,我寻思着女儿玩的那个‘十字绣’应该也难不倒我,就想试着玩玩。”赵忻荣说,自己的十字绣老师是女儿,第一幅作品的材料也是女儿买来的。刚开始绣那会,赵忻荣很上瘾。每天吃完早点后,就在客厅的桌子上将针、线、布等材料摆开,戴上老花镜对着图纸,一针一线一坐就是一上午。“刚开始学的时候还不熟练,每天花了挺多时间但是效率不高,第一幅作品耗时将近5个月才完成,但看到作品后,再回想我这几个月的学习过程,感觉很值得。”赵忻荣说道。

  赵忻荣绣十字绣的同时还记录了一本工作笔记,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副作品的名称、规格尺寸、制作时间和去向。其中有一副2012年《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作品耗时两个多月,绣成后送给了赵忻荣所在的双莲寺社居委。2013年绣成的《大展宏图》耗时4个月完成,也是赵老的作品中尺寸最大,难度最高的一副。是赵老女儿在广州的朋友看到赵老的作品后,拜托老人为他乔迁新居所绣的。“好东西孤芳自赏有啥意思,我绣出来的东西别人能看上也是对我的一种肯定,我愿意把所有的作品和喜欢它的人一起分享。”赵忻荣告诉记者,他在十字绣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心得,并把它们记录到了自己的工作笔记上。“自找乐趣、其乐无穷、自我磨砺、承受困难、自我欣赏、乐在其中、与人分享、陶冶情操。”赵忻荣说,总结的不好,只是一点自己的感受。

  胡振生:骑行中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没有骑行过的人不会懂其中的乐趣,没有言语能准确形容骑行中的乐趣。我只能说自从爱上骑行后,我忘记了退休后的孤独感,忘了自己已经是个66岁的老年人。”这是骑行爱好者胡振生谈及自己骑行的感受。他身边朋友都说,一年多的骑行让胡振生愈发年轻,笑容也越来越多。

  9月19日下午,记者站在人民路一家自行车俱乐部门口,远远看到一个身材瘦高,穿着黑底红条T恤、运动裤的胡振生骑着一辆山地车行驶过来。他利索地停车下车后跟记者打了个招呼便昂着头走进店里,让人很难将他和66岁的退休老人联系起来。今天他是来俱乐部和自己的老搭档商量第二天骑行去岳西旅行的事项,制定线路、安排行程。“我们都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空闲的时间多,再加上有这么好的自行车,绝对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胡振生告诉记者,刚退休的时候他为了打发时间,也经常到市内乒乓球馆去打球,或是在家里看看书看看电视,但总感觉心情有些沉闷,快乐不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自行车行来买车。本打算就在市区做个代步的工具,加入俱乐部后才发现,自行车也可以骑到那么远,看那么美好的景色。”胡振生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参与俱乐部组队的骑行目的地是池州石台,第一次长途骑行很不适应,一度以为自己不能坚持到最后了,但在队友的帮助下最终成功完成了整个骑行。“自从那次后我就迷上了长途骑行,很享受那种挑战极限的感觉。”

  2014年3月,胡振生和四名俱乐部的骑友组队去了海南岛,体验环岛骑行。从海口出发,途径文昌、博鳌、三亚、五指山一路边骑边看,收获了沿途很多美景。“骑行看到的美景是很多人徒步或是坐汽车不能看到的,譬如我们在五指山要经过一段20多公里的无人地带,热带雨林的美景是我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看到过的,感觉自己真正融入了大自然。”胡振生告诉记者,从海南岛回来后不久,他又独自骑行去了黄山太平湖,身边一些朋友问他一个人出行难道不觉得孤单吗?胡振生说,不孤单,亲近大自然怎么会孤单,感觉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是朋友。

  2014年的父亲节,胡振生收到了女儿送来的一份礼物,一辆价值6000元的高档山地车,女儿告诉父亲,经常远行一定要有一辆好车,另外每一次出行都要保证安全第一。胡振生说,女儿很贴心他感到很欣慰。

  图为骑行中的胡振生。 刘惠子 摄

  抖空竹:运动中白发变成少年郎

  在安庆的莲湖公园里,经常能看到一群玩空竹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各自摆弄自己的空竹做出各种不同的花样姿势,然后互相交流共同学习。抖空竹的“领头人”是72岁的董老师,大家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玩空竹的新老学员都喜欢跟他交流心得。

  初秋的一场冷雨刚下完,下午3点钟董老师准时出现在了莲湖公园的一片树林旁,不一会新的学员,刚退休不久的周大爷也骑车赶来了,两人热身之后开始互相交流起新动作。董老师从来不肯承认自己是抖空竹这帮爱好者们的老师,但大家都喜欢这么叫他。

  2005年,董老师在合肥工作的儿子担心父亲刚退休不久不太适应,于是从合肥的城隍庙市场给老人家买了一副锻炼用的“空竹”。“那时候安庆的户外场所还没见到谁摆弄这玩意儿,我也不会,一开始就拎着线慢慢拉,后来跟着电视上学些简单动作。”董老师说,他玩空竹上瘾要得益于一位定居在南京的安庆籍老乡。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董老师在莲湖公园里碰到了一位定居在南京的安庆人回家乡探亲,他的空竹抖的非常棒,花样儿特别多,董老师就跟他学习了一阵子。“后来芜湖、马鞍山那边也有很多人到安庆来,找到莲湖公园这个抖空竹的主要地点和我们安庆这边的老人们在一块交流,大家一起学习后玩法就更多了。”董老师说道。

  有着丰富锻炼经验的爱好者们告诉记者,小小空竹需要眼、手、腰、颈等多个部位协调,才能抖得溜溜直转。如今参与抖空竹运动的几十位老年人各个思维敏捷,身灵体健。“我们现在的动作和反应绝对都不亚于小青年们呀。”从胡玉梅冷饮厂退休的丁春霞阿姨玩抖空竹已经6年了,会耍的花样也挺多,飞速旋转的空竹可以被她高高“抖”到10米以上,再“嗡嗡”地准确落到手中的拉线上。记者的一再央求下,丁春霞做出了一套抖大空竹的动作,需要运动到脖子、手臂和腿同时协调摆动,双腿还不时从绳线中钻跳,一旁的董老师和几位老人都赞叹说,“怎么样,这动作一摆马上从老年变成少年了吧。”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