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保障标准均提高了10%以上
◎全市城市低保对象5.62万人,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418.82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发放资金2.27亿元
2015
◎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着力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
“回顾2014年民政工作,应当说是一个困难压力尤为突出的一年,同时更是一个民生保障稳健有力、改革创新集中发力的一年,取得的成效也是更多实在的一年。”市民政局局长陆天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陆天平说,这一年我市上下更加关注民生保障,通过提高标准和规范管理两手抓,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尊严。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保障标准均提高了10%以上,共有27.82万低保对象和4.56万农村五保对象从中受益。其中,全市城市低保对象5.62万人,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418.82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发放资金2.27亿元。
陆天平介绍,2014年,全市民政工作更加注重规范管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更显公平。开展了"阳光低保"专项行动,对23.69万名低保对象进行了复核,退出1.25万人,其中"人情保"、"错保"退出130人,查处案件19起。建立了低保对象长期公示制,完善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初步建立了"救急难"主动发现机制,全市176个乡镇设立了"社会救助"窗口,实行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确保了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陆天平表示,2015年,我们将在巩固改革成果上下功夫,在规范和创新上做文章。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要求,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着力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按照"创新、可复制"的要求,以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重点在社区开展以医疗保健和家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同时引进几家国内一流民办养老机构,推进多样化养老服务业发展;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重点要落实政府购买服务、奖补、资助、公益创投等政策,扶持和引导社会组织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福利性、慈善性和公益性社会服务项目,要在社工组织培育和发展服务上形成规模,创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