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承明:坚守深山38年 给留守儿童既当老师又当“爹”
55岁的朱承明目前是岳西县大别山区最偏远的一所学校河图镇凉亭小学东华教学点的一名老师,这所学校距离湖北省仅1.5公里。自1977年起,朱承明被聘为“上坊小学民办教师”以来,虽辗转多校,但从未离开过这座大山,在这里一呆就是38年。随着学生逐年减少,原来的一些小学被撤为教学点,1994年,朱承明开始了“一师一校”的独角戏生涯。2000年,朱承明被查出患有直肠癌,手术20天后,因放心不下学校的学生,朱承明拖着病躯又站在了三尺讲台上。
一个老师三个年级九个娃
岳西县河图镇凉亭小学东华教学点是岳西县大别山区最偏远的学校,地处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距离湖北省仅1.5公里。这里群山环绕,重峦叠嶂,山的那边还是山。
3月4日下午2点,记者驱车从河图镇政府出发,一路山路颠簸,两个小时后,来到了这所岳西县最偏远的学校。从办学条件来看,这个教学点教室、厨房、卫生间、活动室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
“今年55岁的朱承明目前是这所学校唯一的一名老师。”凉亭小学校长汪升平告诉记者,在城镇化日益推进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也日益增多,山村部分孩子也就随着外出务工的父母到城里读书,部分教学点因为没有生源,就相继停办,但为了解决偏远乡村孩子读书难问题,部分教学点依旧保留。
“东华教学点仅有9名学生,其中学前班学生3名,一年级学生一名,二年级学生5名。”汪升平说,这里属于典型的劳务输出村,平常村里只剩下留守孩子和老人。东华教学点就起到了幼儿园的作用,村民下田干活就会把孩子交到学校。
汪升平说,目前仅岳西县河图镇这种“一师一校”的教学点就多达10个,其中,凉亭小学这种“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有三个,辅导小学有七个。这些教学点多是复式班,一个学校最多不超过10名学生,最少仅有一两名。这些教学点也多在偏远山区。
留守儿童多既当老师又当“爹”
下午4点多,快到放学的时间,几名学生家长也来到学校接孩子放学,得知是记者要采访朱老师,几名家长们便把记者围住了,纷纷为朱老师点赞叫好。
“这里生存条件艰苦,村民大多外出打工,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朱老师在这里就成了孩子的‘父母’,冬叮嘱加衣,夏提防中暑,还经常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机给在外的父母打电话,为这些孩子与父母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二年级学生汪婷婷的妈妈汪淑梅说,这里地广人稀,学生虽不多,家住的却很分散,有的与学校又相距甚远,每遇恶劣天气,朱老师还要把学生们背过村子的一条河,确保每一位学生安全到家。
一年级学生汪烨榕的妈妈王翠萍告诉记者,朱老师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平时就住在学校里,这里有孩子们喜欢的书,珍爱的玩具,甚至还为孩子们备了常用的药。
王翠萍说,由于路途遥远,学校的孩子们中午都不回家,孩子们都带饭到学校吃,上午一放学,朱老师就一头钻进厨房,为学生们热饭菜,总有学生不慎把带的饭菜泼洒掉,朱老师每每都会自己多煮一些饭菜以备用。
直肠癌手术20天后重回讲台
“2000年2月份,朱承明被查出患有直肠癌,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校园里第一次没有朱老师忙碌的身影,显得格外的冷清。”凉亭小学校长汪升平对记者说,同学们不知道什么是直肠癌,只知道朱老师生病了,期盼着老师早日康复,回到校园。
因为放心不下学校的学生,手术20天后,朱承明就完全不顾医生的留院化疗的建议和家人的劝告,坚决要回来上课。“离开太久了,我不放心,回到学校,我心情好了,病会好得快些。”朱老师微笑着安慰妻子,妻子没有再说什么,只默默的收拾好衣物,陪同朱老师一起住到了学校。幸运的是,朱老师的身体康复得很好。
小小的校园因朱老师的归来而重获生机。课堂上书声琅琅,老师循循善诱,学生孜孜不倦,虽是复式班,几个年级的所有课程朱老师一肩挑,但朱老师却把教学安排得井然有序。课间朱老师就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学生们快乐地游戏,有时童心不减,禁不住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汪升平说,自从前年学校在线课堂安装好,朱老师就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现在已能熟练操作在线课堂,并能进行基本的多媒体教学,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山村教师来说,这实属不易。
“不敢不学习啊,我落后一小步,我的学生们就会落后一大步啊!”朱承明说。
下午放学后,几名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家长来接,朱承明将他们送过路况较差的地方,估摸着孩子们到家了,就打电话询问,确认学生们安全到家才放心。
乡村教师坚守深山38年
朱承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山深处的一个小老头,虽然仅有55岁,但已略显苍老。从汪升平的口中记者得知,1977年年仅17岁的朱承明成了一名老师后,他在这深山一呆就是38年。
汪升平说,1977年,朱老师被聘请为“上坊小学民办教师”以来,虽曾辗转到鼓楼、上坊田、凉亭坳等小学,也都是岳西最偏远的地方,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近年来,随着学生逐年减少,原来的一些小学被撤为教学点,1994年,朱承明开始了“一师一校”的独角戏生涯。
朱承明告诉记者,1977年,他就当了民办老师,那时的工资非常低,他的工资根本养活不了家人。1984年,因为家里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朱承明便写了一份辞职报告,可当他回到家后,学校就停课了,看到学生们没有课上,朱承明心里非常难受。于是,他又重新站到了讲台上。2001年,朱承明在当了24年民办代课老师后,成功转成公办老师。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朱承明几乎是这大山深处每户人家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有甚者,皖源村汪国旗、汪鹏展、汪子成祖孙三代人都曾是朱承明的学生。每有学子考取大学请吃喜酒,总要请朱老师就坐于首席尊位,淳朴的村民只能以这质朴的方式来表达对他的感激。朱老师总是欣然前往,并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包一个鼓鼓的红包塞到学生的手中。
“考虑到东华教学点较为偏远,学校曾多次想将朱承明调回条件较好的凉亭小学,但都被朱承明婉拒。”凉亭小学校长汪升平说,事后学校了解到,只要有凉亭小学将朱老师调走的信息,皖源村的村民们就会前往朱老师家进行挽留。
几十年来,朱承明带过的学生已经有好几百人,其中不乏有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国人大等名校学生。每每提及,朱承明幸福溢于言表。他微笑着说:“学生能走出大山,作为老师我高兴!他们就是我的眼睛、耳朵、脚,去走我从未走过的路,看我从未看过的风景,感受山外更加广阔的天地。”
图为朱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王政 摄
相关新闻
- 公司人事总监未签订劳动合同 是否支持赔偿(2016-3-23 14:03:03)
- 新春记者行:“一师一校”的刺痛与感动(2016-3-23 14:02:38)
- 打造“互联网+”销售模式 把乡愁“捏进”(2016-3-23 14:02:13)
- 安庆好故事:联手救助尿毒症女孩(2016-3-23 14:01:54)
- 增加班次加密发车 公交服务清明祭祀(2016-3-23 14:01:37)
- 新春记者行:“16只机械手”创新驱动发展(2016-3-23 14:01:21)
- 两女童上学途中“失踪”(2016-3-23 14:01:04)
- 网吧之嬗变(2016-3-23 14:00:41)
- 创建“无传销城市”146个传销窝点被“捣毁(2016-3-23 14:00:20)
- 卖出东西又偷回 二次转手他人被判刑(2016-3-23 13:59:59)
更多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 欲诱奸精神病妇女 依法被追刑责
- 小学生用“文言文”写考试作文惊呆老师
- 三车连撞,三死一伤 事发206国道怀宁县高
- 同学聚会一人酒后开车身亡 家属向同桌十余
- 成人用品店开在学校附近 家长担心影响孩子
- 起纠纷后 男子怒砸按摩店
- 突降春雪 近万亩高山茶园受灾
- 少年两次被撞 谁之责?
- 多人为发财出歪招 POS机上一夜“空套”45
- 90后青年救火受伤称“不后悔” 群众为其捐
- 火车站灯饰出故障
- 医生之间发生冲突 卫生室停诊村民看病不便
- 300余辆电瓶车“霸占”吴越街
- 电话打来真是询问路况的?
- 被举报吸毒者 竟是在逃疑犯
- 太湖两男子 醉驾被判刑
- 被开除公职后仍谎称警察 行骗十万元锒铛入
- 男子吸毒后情绪亢奋被抓
- 安庆好故事:怀宁在外创业村民回乡为病重
- 熟食店常年占据小区通道 城管“站岗”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