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宜城,新光电影院、人民剧院、皖江影剧院、解放电影院、胜利电影院相互竞争、相互烘托,形成多家电影院并存的火热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剧院成为市区唯一一家仍在经营的老字号电影院。
与老电影院的衰落形成对比,以比高、横店电影院等为代表的时尚电影院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看电影再度成为市民青睐的文娱消费方式,去年市区影院总票房收入超4000万元,单个影院票房收入最高超1000万元。
电影院起伏兴衰
上个世纪,人民路及其周边集聚了人民剧院、胜利电影院、新光电影院、皖江影剧院、解放电影院。现如今,只剩人民剧院还在继续坚守,其他的四家电影院都已经退出电影经营市场。
成立于1953年的新光电影院是我市最早的一家国营影院。新光电影院办公室主任王春是一名老电影人,从1982年参加工作到电影院上班以来,他从未离开过电影院,现在也是仍然坚守在这里的四名员工之一。王春告诉记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电影市场十分红火,看电影是老百姓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经典电影上映的时候,能容纳1000多人的大厅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电视尤其是有线电视的兴起,录像厅、歌舞厅、互联网纷纷加入,大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电影热慢慢褪去,电影院也越来越冷清,开始经营困难。1984年,新光电影院座位由一千多缩减到八百;2001至2003年,票房非常不景气,一天进账只有两三百块钱。2004年,新光电影院停止放映电影,场地租赁给黄梅戏会馆。
老影院艰难转型
如今,老牌的新光电影院和解放电影院虽然退出电影经营市场,却承担起我市公益电影的放映,开展送电影进社区、进广场、进校园活动,每场电影获得200元的政府补助。
人民剧院算是老牌电影院中的一枝独秀,抓住了电影发展的机遇,更新技术设备,在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人民剧院建于1957年,最早被称为人民大会堂,是每年“两会”的主会场,主要用来进行文艺演出和开会;1979年才开始放映电影;1983年,更名为人民剧院,沿用至今。
人民剧院总经理张群生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电影票房大幅度下滑,直到1998年美国大片的兴起带来了票房的缓慢回升。进入2000年以后,优质的国产大片纷纷涌现,电影市场告别低靡期,迎来复苏。2010年人民剧院投资近30万元,购入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此后国产片实现与大城市同步,半年就收回了成本。
从2012年到2013年,人民剧院票房收入成倍翻番;2014年开始,由于安庆市区电影院争相开业,经营压力显现。2016年,票房收入约151万元。人民剧院地理位置优越,有先天的优势;在竞争中主打亲民票价,票价一直都是挂最低价。“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改善硬件设施,创新经营理念,提升软件服务。”张群生说。
影院竞争使市民受惠
2015年,全市票房收入约3200万元;2016年,全市票房收入激增到4500万元。与观影人群和观影频率增加成正比的是影院的数量和规模。近几年,比高、横店、恒大、星美等现代化时尚电影院陆续开业,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目前市区电影院已达到13家。
2016年,票房收入最高的影院达到1278万元,而最低的仅为几十万元,收入差距大。比高电影院于2014年元月正式开业,目前在市区票房收入最高,开业当年的票房收入就达到1005万元,2015年上升到1594万元,2016年高达1278万元。观影人群集中在20岁到40岁之间,大型节假日或热门影片上映的时候票房会有明显增长,旺季上座率约30%。
市场竞争激烈之下,各家影院都放出大招,采用票价优惠、会员制、第三方合作优惠、尖端的IMAX设备、开午夜首映场次等营销办法吸引消费者,培育优质客户源。
“以前安庆看电影的地方少,就那么几家,现在电影院多,想去哪家去哪家。”市民张钰珍是铁杆电影迷,只要有喜欢的电影上映就要去电影院看。她说,现在看电影不但影院选择余地大,而且由于竞争激烈,票价也优惠,一般都只要二三十块钱,便宜的时候甚至只要十块钱。在安庆看电影已经是一种享受,电影院技术设备更新快,完全可以媲美大城市,连最先进的IMAX厅都有了。
记者手记
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老事物自然消亡,新事物逐渐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字号电影院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宜城电影事业的大发展,最受益的是普通市民,观影选择更多,获得的服务也更加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