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新春记者行——王圩灯会舞出百姓幸福年

  农历鸡年是闰年,我市桐城双港镇比往年更加热闹。正月初七晚上,这里的王圩灯会又出灯了,家家户户燃起鞭炮,放起烟花,迎接传统的龙灯表演队伍,把春节的喜庆气氛推向了高潮。


图为灯会现场。 吴纯杰 摄

  王圩灯会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桐城自古与“龙”结下不解之缘,境内有“龙眠山”、“龙眠河”,人们视龙为祥瑞之物。王圩地处柏年河流域的圩畈区,过去这里经常遭受洪水灾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的人们对“龙”有特别的信仰。以古老的龙灯为主的王圩灯会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王圩灯会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末民初,原居江西瓦西坝的王氏先祖迁居桐城双港镇王圩,带来了祖传的龙架和龙灯艺术,代代相传,并发展成为王圩灯会。王圩灯会主灯是龙灯,属放索灯,共十三节,象征闰年十三个月,只有龙头龙尾对舞,龙身则不动,舞龙头和龙尾的,后面都有专人放绳索。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老百姓的春节期间的文娱活动,我们王圩老龙灯每到闰年都要出灯,出灯的人数非常多,达到200多人,每天晚上,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初十左右,每天晚上看灯的人人山人海,看灯的人非常多。”桐城王圩灯会会员程虎告诉记者。

  王圩灯会逢闰年正月举行,出灯时,阵势浩大,前有排灯开道,武猖、八仙浓妆游行,花篮队、彩灯队边歌边舞,龙灯位居中间蜿蜒游进,后有锣鼓队、蚌壳灯、灯笼队等,百余盏蜡灯齐亮,数十面锣鼓喧天。

  “也记不清哪一年开始了老百姓开展的王圩灯会,每一年的春节呀,我们不管在哪个地方,都会回来看王圩这个灯。”双港镇青城村村民高虎民笑着说。

  观灯人群队伍长达一公里

  王圩灯会舞龙灯表演动作原有108套,大多失传,现仅存二十多套,如双龙绞柱、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麒麟送子、喜鹊登梅、草里寻珠等等。除了精彩的舞龙,还有很多的民俗娱乐表演,如土地公公送祝福、武猖神进房驱邪、八仙彩灯助阵、渔夫与蚌娇娘等,尤其是孩子们花篮灯边舞边唱,非常活跃,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

  “我们参加王圩龙灯,是花篮队的,我们天天跟着后面跑,虽然很累,但给人们带来了快乐,过年非常愉快。”正在看灯会的钱柯霖小朋友说。

  每逢闰年春节,在舞灯的日子里,各队队员风雨无阻,团结一心,义务奉献,人们再忙也得坚持……随行观灯的人群少则千人,多则上万,队伍长达一公里,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这个龙灯老一辈传承下来了,几百年的老龙灯,只要舞这个灯,新春佳节人们从五湖四海赶回来,为了老百姓新春娱乐文化生活,再一个象征风调雨顺,老百姓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双港镇青城村村民程孝文介绍。

  如今的王圩灯会已成功申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舞龙灯已经成为当地固定的风俗,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当地农村增添了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关键词:灯会记者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