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姐有话说:
惠姐近日看到,有机构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此报告一出,学生和家长都不乐意了。学生反映“出门在外这么点钱才不够花”,家长抱怨“少爷小姐们在外,每月何止花这点钱”。钱都花哪儿去了,我们一起来聊聊大学生活花费的事吧……
2月19日周日,惠姐在集贤路上的一家大卖场里购物,大学生小华向惠姐推荐一种酸奶,本来没有购买意愿的,考虑到大学生兼职不容易,就买了两盒。“出来挣钱是因为生活费不够用吗?”惠姐试着打听小华打工的出发点。“我爸每月给我1000元,勉强够用吧。打工是为了攒点钱暑假和同学出去旅行。”小华是安徽淮北人,在安庆读大学,她的弟弟在哈尔滨读大学,据说因为出省了,每月生活费1500元,还经常打电话回家表示生活拮据,钱不够用。
“慧眼发现”栏目的群友“木可”说:“我2009年读书那会儿省内高校的每月一般六到八百,考到省外的同学每月1000元左右。”
群友“炽天使之翼”说,他目前在南京读大学,每月父母给他生活费1500元,他觉得不够,就自己每月打工挣一些外快,加上那些外快,每个月的实际消费在2000元左右。
群友“白露”是“炽天使之翼”的母亲,她表示自己1988年上大学的时候,每月父母汇给她70元,当时觉得手头非常宽裕,除去生活必需的开销,多余的钱大多用来买磁带和书了;原本以为现在每月给儿子1500元生活费不算少,没想到他还要自己贴补一些,不过这样也好,可以给他一些历练的机会,知道钱来之不易。
大学生在外开销不少啊,都用来干什么了。“炽天使之翼”接着说:“没觉得自己乱花钱呀,但在大城市需要花费的方面很多,比如出去打个牙祭AA制人均至少100元左右吧。男孩子花钱多的地方主要是聚会、上网之类。女孩子如果在意穿衣打扮的,开销就更大了。”
惠姐觉得,咱老百姓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首先体现在孩子身上。一位老友告诉惠姐,她每月工资4000元,女儿在广州上大学,生活费每月2500元。“离家那么远,照顾不了她,只能多给点钱让她生活得尽量好一些。”
做父母的总是心疼儿女,不愿意当年自己读书那会儿节衣缩食的情况在孩子身上重演。“我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专生,那时每月学校补贴油票半斤、粮票34斤,免学费。我每个月基本不花其他的钱,还能省下点粮票补贴家里。”市民何胜先生说道,他的女儿目前在北京读大学,每月妻子给孩子生活费1500元,到了月底做爸爸的经常会发几个微信红包给女儿“加餐”。
惠姐也是个过来人,2003年在上海读书时每月生活费600元,那时比这水平高的大有人在,少一些的也有。目前的大学生仍然顽强地保持着“主要吃家里”的特色,所以钱多钱少完全在于个人心态。至少不会饿着冷着,因为我们生在了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