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新春记者行:新合村“长短结合”忙脱贫

  种药材、办水厂、建电站……贫困村里一派繁忙景象。“今年全村出列,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不成问题。”怀宁江镇镇新合村党支部书记何承龙信心满满。

  2月22日,记者来到怀宁县江镇镇,走进新合村兴办的脱贫产业园。山间梯田上,10余位村民正在为蛇床子培土除草。“去年11月刚引进的120亩中药材,今年5月就能有第一笔收入。当下,村里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土地流转,计划再扩种蛇床子680亩,6月份播种,11月就能出售。”何承龙边走边算账,用一组数字向记者道出了心中的发展经、脱贫梦。每公斤蛇床子价格在30元左右,一亩地产值就是4000元上下。村里利用2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进种苗,搞示范,成立了专业合作社,10余户村民自发申请小额贷款入股,还吸纳了5户贫困户入社。

  新合村地处山区,辖18个村民组,有贫困户23户、61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去年经各方努力,脱贫12户、33人。这里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仍处于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生产力低下,结构单一,一遇灾害,常常绝产绝收,村集体经济始终在“零”左右徘徊,脱贫速度缓慢。

  去年8月,村两委一班人在深入了解、实地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决定走“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利用产业扶持资金、村民自筹资金,以及贫困户享受的一万元小额贷款进社入股分红,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与洪林生态林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从种子到技术再到销售实现一条龙服务。合作社随即安排了10名贫困户常年在基地务工,每人每年就能增加工资收入9000元,也可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带来8万元的收入。

  新合村群众饮用水全部靠井水或山泉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去年10月初,村里结合贫困人口安全用水项目,对原有的大水塘进行清淤整治,将蓄水量由1万立方米提升到5万立方米。村自来水厂项目预计3月份动工,6月份完成主体工程,10月底前实现供水。日供水500吨的自来水厂,在满足全村400多户和邻村部分群众安全用水的同时,还可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2万元的收入。

  同时,该村利用整村推进项目资金30万元、帮扶单位支持18万元、村民自筹7万元建设的光伏发电站,去年11底已成功并网发电。运行一年就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5万元收入。

  “脱贫攻坚要在‘变’上下功夫、出实招。发展特色产业要长短结合,‘短平快’的蛇床子项目,能让群众尤其是贫困户看到希望、提振信心。办水厂、建电站是‘造血’,能让村民长期得实惠、有收益。”何承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