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新春记者行:村民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


  潜山县梅城镇潘铺村的潘铺生态休闲农庄里,梨花洁白、草莓红艳、鳖肥鱼鲜,散养的家禽在林下啄着菜叶和青草……

  游客们笑语盈盈,结伴而来。或在大棚里采摘果蔬,或在包间里休憩闲聊,或在池塘边垂钓……

  而潘铺村村民李友平则带着众姐妹们在厨房里工作,布置点心、搭配菜品、提供娱乐道具,忙得不亦乐乎。

  李友平说,“春天正是游客多的时候,不仅是节假日就连平时一天也要接待不少人,每天工作量都很大。不过忙归忙,心里很高兴的,因为能赚到钱,比之前在家务农收入不知道高多少。”

  李友平是潜山县潘铺村新革组的村民,和丈夫在村里有5亩地。在没有进农庄工作以前,李友平家里以种植水稻为生,每年一万元钱的收入,要养活全家5口人。

  过去的潘铺村类似李友平这样生活较为贫困的村民还有很多,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梅城镇将发展的路径选在了旅游产业上。

  2013年,该镇引进了生态休闲农庄项目。农庄把潘铺村6个生产村民组,共计2500亩的土地流转出来,并且吸纳当地村民进庄就业。

  进庄后的李友平每年不仅可以拿到两千七百多元钱的土地流转费用,而且和丈夫还可以领取到五万多元钱的工资。“现在家庭年收入不错,我们自己很满意。上班时间就在农庄里面忙,空闲时间还自己种点菜、养一点家禽、制作一点工艺品,在路边上摆个小摊卖给游客。”李友平告诉记者。

  据了解,潘铺生态休闲农庄是目前潜山县规模最大的集园林和园艺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旅游基地。农庄建成至今,每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

  有别于其他的旅游基地,在潘铺生态休闲农庄里工作的130多名员工全都是“超龄”。“年轻的劳动力都出去就业了,剩下一些留守妇女和老人,为了解决这部分劳动力,我们鼓励他们进庄就业,这里的员工年龄基本在55岁至70岁之间。”梅城镇党委副书记肖国民说。

  进庄工作的留守劳动力端起了“金饭碗”,没有直接就业的村民也尝到了农庄的甜头。“农庄把村里的路修通了、环境也搞好了,还带来了那么多游客。我们年纪大的干不了工作的,就在家里搞一点东西卖一卖,收入也还可以。”只要天气晴好,村民朱祖元就带上自家的土鸡蛋等在村口摆摊。

 

关键词:村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