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匠心”制作:“70”后大叔的“玩皮”生涯

  现代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当下,在城市中传统手工艺制作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过记者最近发现,一些市民在坚持本职工作之余,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拿起专业工具,花上几个小时甚至个把星期的时间,做一件独一无二的手工制品,体验一把“工匠精神”,哪怕一双手变得粗糙、磨破皮。一个皮包是怎样制成的?一条皮带如何裁剪打磨?手工制作皮具,行话叫“玩皮”,家住迎江区南水社区45岁的何良嗣就沉溺其中、自得其乐。

  自学琢磨零基础上手

  4月18日,安庆晚报记者探访了何良嗣和他的手工工作室。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皮革的味道,一眼望过去全是皮料,一侧的桌子上则陈列着他已经完工的作品——大到通勤用的皮包,小到精致的笔袋制品。一块简单的皮料,在他手里,通过打版、剪裁、雕花、缝线等工序,玩出了新花样。

  据何良嗣介绍,不同种类的皮料可以制作成皮包、皮带、钥匙扣、钱包等。比如牛背部的皮革纤维韧性佳,可造型的种类多,容易加工;而牛腹部的皮革纤维细致,柔软且延伸佳,适合做辅料。

  前不久,何良嗣在工作坊里足足花费了半个多月,终于做出一只美轮美奂的牛皮单肩包,准备送给今年参加高考的女儿作为生日礼物。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单肩包皮质柔软、走线精细,如果旁人不说,很难发现这是一个“门外汉”的业余作品。

  安庆晚报记者了解到,自从十七年前,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手工制作皮具,并从中发现动手的乐趣以后,何良嗣就在手工制作皮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为了能学习制作工艺的基础知识,他利用业余时间四处求学。

  何良嗣笑着说,喜欢动手做手工制品,与他早年的成长经历有着很大关系。他的父亲就是从事钟表维修的,做东西比较精细,所以他从小对手工制作感兴趣,自己做的物件有时候甚至比店里卖的更精致耐用;手工制作,其实门槛并不高,很多都是“零基础”,关键是如何精益求精。


何良嗣和他那套齐备的制作工具。

  手工佳作从不销售

  十多年来,何良嗣自掏腰包上万元买材料,制作上百件手工制品,大部分都送给周边有需要的人。

  因为他的手艺精湛,还有不少人前来拜访和学习。目前他基本还是保持手工制作,而不采用机械化大批量生产。

  对于何良嗣而言,他更多的是享受手工制作带来的快乐。平日里,他喜欢跟朋友一起户外旅行,也会一个人花很长的时间手工制作一件皮具。在他看来,制作皮具是件很放松的事,而不会觉得无聊。“它算是我的一个兴趣爱好,也算是我的一个追求。我想要在这一方面有一些发展。”何良嗣坦言,手工做皮具时间长了手会变粗糙,指头会变形,颈椎还会落下毛病,“但完工之时真有成就感,因为作品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是我的倾情投入。”

  记者了解到,十几年来,何良嗣从不售卖自己的作品,虽然有人建议他开作坊收徒并做买卖。但他总说,“自己手艺还不娴熟,怎么去教别人?不能误人子弟啊!不少消费者认为手工制品价格偏高、动辄得花好几百元,而更多选择购买工业化生产的成品。手工制品还是比较小众。”


何良嗣制作的皮包、皮带、钱包等物件。

  慢工才能出细活

  “我平时喜欢琢磨皮料、样式,对牛皮有了一些了解,也认识了不少这个领域的朋友,越玩越觉得有意思,于是自学皮具的制作,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改良了不少工具。所以我一有时间就拿着一个小木槌,一下一下地打磨皮料,会看到它越来越养眼,越来越顺手,挺有成就感的。而且慢工出细活。”何良嗣说,“平时在工作生活中容易产生的焦躁心理反而在手工艺的制作中被‘打磨’得平和多了。做一个手工皮具,一个字,就是‘慢’,这样针脚更加考究,也只有手工做出来的皮具才能够避免机器所避免不了的对针线的磨损。”

  “而且只有自己动过手的人才会明白,一件纯手工制作的东西来之不易。这个过程艰难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何良嗣感叹道,比如做皮具,其中最难步骤的就是塑形了,塑形的过程需要在模板上不停地用手将其调整,依靠手部的力量一点一点地将皮面绷紧成型,为了保证坚实度,任何一针都不可以马虎,需要用手打眼穿线,很多的时候左一道伤疤右一道伤疤地才能把边角缝好……

关键词:匠心大叔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