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移风易俗,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怀宁县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建章立制、立体宣传、典型引领等措施,引导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村民素养和乡风文明,使乡风净、民风纯、思想齐、干劲足的文明新风,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力量。
如今,红白喜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追求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多了,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了,美丽乡村建设一村追着一村干……怀宁县农村各地,新风拂面,风景如画。
移风易俗吹新风
本报通讯员 檀志扬
村民自治
民风愈加淳朴
怀宁县把开展自然村村民自治工作作为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和创新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一条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新路子。
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的怀宁县平山镇,文明新风尚何处来?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怎么打造?——源于村民能够并善于自治。
村民“自治、自理、自建、自享”的乡村治理模式,是平山镇开启村镇文明新风最重要的源泉。在平山镇,以村民理事会为单位,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大家的事情商量办”为理念,以村民“自治、自理、自建、自享”为模式的村民自治方式早就不新鲜了。“村民理事会做什么?服务民生。”司山村民组监委会成员程正水说,“什么钱做什么事,让老百姓看到成果,他们就会认同,并直接影响下一次的决定。”通过村民自治,司山组村容面貌大为改观,当家塘清淤了,路灯、景观灯安装了,“户户通”水泥路、环村砂石路通了,垃圾池、公厕、农家书屋建起来了,食堂、村庄文化活动中心、农民公墓建起来了。此外,村民理事会还讲究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全组流转土地600余亩,流转率达到96%。村庄内成立有水稻、瓜蒌、水产养殖等专业合作社,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多元。
司山村民组共有150户680余人,每年有300多人在外经商务工。如何把家乡治理好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经过摸索,村民们找到了自己的一套办法: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每年商讨决定村民组里的发展大计,再选举出理事会牵头办理。这些年,在理事会的推动下,司山村民组共自发捐集资达1000余万元投入基础建设,实现村庄绿化和户户通水泥路,架设路灯80多盏,修建垃圾池13座建起了一个标准化篮球场、农民公墓,还盖起了村庄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民公共食堂。司山村民组人还摈弃旧的传统观念,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投入40多万元将散布在房前屋后的坟冢迁移,集中到新建的公共墓地进行安葬,既改善了村庄环境,又节约了土地资源。
如今,依靠着不断完善的村民自治,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做到大事有村规,小事有民约,逐渐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同时也理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排查化解了各种社会热难点问题,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建设和谐美丽乡村的新路子,营造了党风清、民心顺、村风正的良好局面。
幸福大院
邻风愈加和谐
月山镇小元村黄家老屋地理位置较偏僻,村庄集中地环境差,村民组的老年人生活条件有限,文化活动匮乏。2015年清明节期间,黄家子孙都从各地赶回家中祭祖,村民黄定伦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提出了建设一个幸福大院的想法。“可以搞,我出15万。”在深圳发展的黄定祥当即表态。“我出10万,我在老家,建活动中心具体事宜我负责操办。”黄定伦承诺。随后,黄家老屋几个年轻人都你一万我两万的表示支持。
“村子入口处就是7、8间旱厕,和一个大垃圾场,还未进村先看垃圾,还未近村先闻臭气。把这些厕所拆掉,垃圾清除,就地为黄家老屋建一个幸福的大院吧。”选址之后的几个月里,黄定伦跑规划、跑设计、定方案、搞拆迁。“一般来说拆迁都是个难题,但我们这次拆迁没花一分钱,没费一点事,大家都主动拆除自家的厕所,为幸福大院让路。”黄定伦说。当年10月23日黄家老屋幸福大院正式动工时,全村民组捐款达140万元。。
“幸福大院”竣工后每天都向村民开放,村里人可以来院里吹免费空调,看免费电影,玩免费棋牌,听免费黄梅戏。黄家老屋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个月还可以来这里免费吃两顿大餐。黄家老屋的“幸福大院”不仅是组里的老年活动中心,还是组里人议事、办大事的场地,村民们红白喜事、升学、添子、聚会等活动都可以在“幸福大院”内举行,现代化的大厨房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在这里办大事省钱省心省力还热闹。“以前红白喜事在家里办酒,堂屋小,客人多要吃流水席,很不方便。现在这个大院里厨房很大,一楼可同时开十几桌,板凳桌子一应俱全。除了油盐酱醋和菜,自己不要准备任何东西的。”村民黄方银说,在这里办酒300块钱一桌已经非常丰盛了。堪比饭店里一千多块钱一桌的饭菜。像黄方银这样在幸福大院里办酒席的人特别多,从春节到现在一共办了50余次。
为了给后代留下记得住的乡愁,“幸福大院”落成时购置了龙灯、狮灯和锣鼓等乡村文化设备,成立了乡村戏班,现在逢年过节,村民们就自发的组织起来,在村子里舞灯唱戏。“我们平时在外地发展,家里的老年人都还在村子里,农村条件有限,他们娱乐休闲的资源匮乏,现在好了,有了这个幸福大院,老年人在家就不孤单了,我们有力出点力有钱出点钱也是应该的。现在乡里乡亲都聚集这里谈天说地话发展,大家更团结了、和谐了,现在这个大院就是我们幸福的大家庭。”黄定祥高兴地说。
公共食堂
新风愈加美好
推进“物的美丽乡村”转变成“人的美丽乡村”,最重要的是素质的养成。一系列实招使怀宁美丽乡村建设焕发勃勃生机,农民基本过上了居优村美的现代生活,精神面貌也实现“华丽变身”。从过去的讲排场、比气派,到现在的比文化、比家风,文明习俗观念已渗透人心。
怀宁县黄墩镇黄墩社区胜利居民组有个公共食堂,自从2013年建成以来,村里的红白喜宴都在这个食堂里办,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方便和实惠,还在村里刮起了一股节俭之风。。
胜利居民组有56户,160多人。以前各家婚丧嫁娶都习惯在家设宴席,尽管各家各户都做起了漂亮的小楼,但是村民家中场地有限,晴天时还能露天摆宴,下雨天就显得十分狼狈了,锅碗瓢盆更是不够用,如果置办足,多数时间都得闲置,十分浪费,一场宴席办下来,费时又费力,主人家还累得够呛。2013年,胜利居民组准备筹集资金修建公共食堂,一方面解决全村老少请客吃饭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为居住较为分散的村民提供一个议事的场地。此举受到村民们的欢迎,大家踊跃捐款,最后共筹到资金50多万元。于是,村里对刘氏祖屋进行了翻修、改建,一个宽敞明亮的村民食堂就建好了。
走进刘氏祖屋,里面整齐摆放着全新的桌子和板凳,左边墙壁上贴着捐资人的姓名,右边一个小黑板上写着最近一次宴席分工情况。中厅后面有个宽敞的厨房,锅灶、碗筷等一应俱全。"这里能摆下16张桌子,能同时容纳160人吃饭。"刘杰民介绍,当初建食堂,我捐了2000元,现在办一次喜宴就为我节省了好几千元钱,大家伙都来帮忙,人也不累,公共食堂真是既方便又实惠。"刘新昌算了笔账,在公共食堂办宴席,他只要买好食材交到厨房就行,而同样的宴请,在饭店操办就要多花六、七千元钱,在家办虽然较为经济,但是少不了要置办桌椅碗筷,支出要比在食堂办多花两、三千元钱。
“自从村里的公共食堂建好之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村民们变得齐心了。”刘杰民说,虽然一个村子都姓刘,但是大家住得比较分散,一家一户都建了小楼,平时很少见面,更别说交流了。现在,一家有事全村来帮,不管谁家办大事,有时间的村民都来帮忙,明确分工,有的人管接待,有的人管厨房,大家忙而不乱。据刘杰民介绍,闲时,村里的公共食堂就成了大家的娱乐中心,在这里喝茶、聊天、下棋、跳舞都行,给村民们提供了休闲的场所;忙时,他就在大喇叭里喊一声,村民们就到公共食堂集中,商议事情。除此之外,为了加强村民之间的交流,刘杰民还建了一个微信群,让外出的村民也能及时了解村里的新鲜事。“以前大家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现在天天见。我不会玩微信,但是能看到他们在群里发的信息,村里的大小事都能清楚了解。”刘新昌说,交流多了,村民之间的矛盾也少了,这几年都没见有谁红过脸。“在一次次的‘大聚会’中,村民的交流越来越多,凝聚力也越来越强。正因如此,我们村的道路、路灯亮化、浇停车场等工程都能顺利进行。”刘杰民感概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