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万亩圩不“看海” 葫芦里装“幸福”

  核心提示:

  说起内涝,很多人会想起城市“看海”的尴尬情景。实际上,比起城市内涝,更让人糟心的还是农田内涝——本来长得好好的庄稼,好几天甚至十几天出不了水,等水退了,都已经烂了根、死了苗、掉了穗,农民不得不面对减产甚至绝收的惨重损失。在这时候,一个小小的排涝站,就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事关民生——在望江县赛口镇的小漳湖圩,曾经就是极易遭受农田内涝的圩口,而改变这一切的,就是一个排涝站。

  【情景】

  不小的“小漳湖圩”

  7月13日上午,望江县赛口镇大河村,骄阳似火。

  “那天的雨水,就像天上往下倒水,又急又大。”在这艳阳高照的日子里,该村党总支书记陈水其,对7月初的那场暴雨仍心有余悸。“特别是小漳湖圩一带地势很低,一下大雨,就是一片汪洋,是很容易形成内涝的地区。”

  “当时,我看见这雨的势头,就跟老檀说:‘正好试试你们这个新排涝站,到底有几斤几两。’”回忆起那几天的经历,最让陈水其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新排涝站。

  这位老檀,正是小漳湖圩内幸福河排涝站的负责人檀贵应。

  “小漳湖圩可不小。”在排涝站控制室内,檀贵应指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水稻田说。对于这个圩口的数据,他如数家珍:小漳湖圩是个万亩大圩,控制面积9.36km2,来水面积9.6 km2,受益人口近1.3万人,耕地面积1.4万亩,涉及5个行政村。该圩口原有两座排涝站:大河站、葫芦站。

  “两站的设计排涝标准均为五年一遇,显然无法应对近年来暴雨频发的局面。”檀贵应介绍说,每每有突发性暴雨,极易造成圩内农民减产甚至绝收,经济损失惨重。

  排涝站的另一侧,是一条直通皖河的大河,有个好听的名字——幸福河。

  【民声】

  把水排到“幸福河”

  “像今年7月2日那样的雨,在以前,排涝站不眠不休地排水,农田也最少要8天8夜才能露出水面。”陈水其是个老庄稼人,如今承包了数百亩的水稻田,对于圩内的水情,他十分清楚。“损失?要真泡了8天8夜,那就起码有一半稻秧要重插、补耕!就拿我这500亩稻田算,起码损失七八万元。”

  陈水其的估算,来源于往年的灾情:2010年汛期,葫芦站2号机组出现故障,导致圩内近7000多亩农田受涝,大部分农田绝收。

  另外汛期外河高水位时,排涝效率明显降低,圩内每年都有农田因涝灾减产。

  近年来,赛口镇政府也多次对圩内排水的中心沟进行治理,但这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圩内的沟挖得再深,也只能缓解灾情。一旦遭遇罕见暴雨,老排涝站无力快速将水排到幸福河。”赛口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群众对建设新排涝站的呼声越来越高。“城里人不想‘看海’,圩里人更不想!”

  【民生】

  老“葫芦”装上新“幸福”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

  在今年7月的暴雨来临之前,装机总功率620千瓦,单台电机132千瓦配700mm水泵五套,总投资约800多万元,设计流量6.3立方米每秒的新排涝站,在原葫芦排涝站所在地建设完工。新站,就是幸福河排涝站。

  “还以为又要受灾,没想到这么快水就排完了!”陈水其对于新站的效率十分满意,他说,面对罕见的暴雨,这一次内涝只持续了1天。而幸福河排涝站不过是小试牛刀,五套设备只启动了四套,1天便圆满完成了以前需要8天8夜才能完成的排涝任务。

  “只是一天就出水,对水稻来说几乎没有影响。”陈水其说,今年该是一个丰年。

  13日下午,小漳湖圩的天空又出现乌云。不过这一次,陈水其淡定了很多。因为他知道:那些漫过稻田的雨水,会经由曾经的葫芦排涝站,如今的幸福河排涝站,排到幸福河,流到长江。

关键词:万亩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