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承载着美好回忆和喷香老味道的食物,总能在不经意间提醒我们家的方向。安庆盛产稻米,形成了安庆人喜欢吃偏糯饮食的习惯。比如糯米团子、麻团、花式蒸糕等。这些糕团,好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代表着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
家住龙山路附近的张霞是土生土长的安庆人。对于制作汤圆颇有心得。张霞说,过去没有现成的糯米粉,通常把糯米浸泡一天,沥干后放入石臼中反复舂碎,晒干成粉,加少量食用油和浓稠的大米粥和制而成,这样的面团糯而有韧劲。那时大人小孩总会一起参与自制糯米粉,既是分享过年喜悦,也是家庭传统习俗的延续。
在那个食品紧缺的年代,要是实在没馅可包,就弄个实心的搓圆下到锅里,捞起来沾糖吃,照样吃得开心。不像现在汤圆的馅料丰富,有甜口的枣泥、豆沙,还有咸口的肉等。张霞说,汤圆要好吃,不仅要料好也要包得好、煮得好。包汤圆考验手艺,糯米粉团经过拿捏,揉搓成球形,最关键的是不能露馅。放入锅中加水煮熟,成了一碗皮薄香甜糯滑的汤圆。那时的汤圆是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如果一次做得太多,就把汤圆在面粉上滚一滚,再放进篮子里挂到外面通风处。
在糯米做的各种小吃里,麻团、糍粑同样是不少市民的心头爱。“80”后的周燕告诉记者,虽是街头点心,但做法同样考究。各种糯米小吃炸熟出锅油光闪亮,味道香糯可口,搁在铁丝网上冒着热气,透着扑鼻的香气。在那个年代,早上或放学后若有零花钱买上一个,用黄油纸包着捧在手里,因为很烫,要不时换手去拿,咬上一口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升腾,雪白的内里露出来,拿在手里软乎乎的,这时不能太心急,以免烫了口舌。然后在小伙伴们羡慕眼光的注视下边走边吃。
这些美食如今成了稀松平常的食物,晚上若是饿了,在宜城街头很轻易便可买到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