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既是农历中重要的节气,也是传统节日。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较大节日,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安庆民间也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同时,冬至还是“数九”寒天开始的日子。从冬至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数九”的过程是寒极转暖、寒消暖长的过程,所以人们常把这九九八十一天称作“九里天”。
“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没有确切资料佐证,不过有资料表明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据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俗用冬至日数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古时御寒保暖条件简陋缺乏,为挨过漫长的冬季,人们发明了“数九”法来消遣。比如我们熟悉的“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现在用起来依然没有过时之感;还有我们现在用得不那么普遍的“九九消寒图”。它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好看的日历,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最常见的画面是梅花图。古人在冬至来临前,绘制《九九消寒图》:自冬至日起画梅花一枝在窗上,佳人早起梳妆时,每日以胭脂随手画一圆,待九九八十一圆画满,梅花变杏花,推窗春色满园矣。
在桐城、怀宁等地,冬至和清明节一样,也是受到特别重视的祭祖扫墓的日子。
“每年冬至,我们雷打不动,都要去老家祭扫先人的。”市民李老先生老家在桐城,他说,“每到冬至日,桐城人就会扶老携小来到祖坟前,祭奠和缅怀先人。冬至扫墓也是我们家的传统,已经坚持好多代了。”在桐城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家里有人去世,三年内的新坟,冬至是必须到坟前祭扫的。
需要提醒市民朋友的是,冬至后,随着数九的推移,大风、降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将增多,注意保暖、防病保健是人们需要注意的大事。
别忘了吃饺子啊!
□ 晚报记者 刘惠子
冬至是农历重要的节气,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惯。安庆虽不是北方城市,但不少爱吃面食的人会在这天煮饺子吃。
12月20日上午,四方城街上的一家饺子面馆里,老板娘一边煮面做生意,抽空就跑到操作间忙着手工包饺子。“过几天就冬至了,一些老顾客预订了五百多个饺子,每一年冬至前夕,我的主业都变成了包饺子。”店主罗女士说到。
安庆喜欢吃面食的人不少,虽然本地没有冬至吃饺子的传统习俗。采访中很多爱面食的人表示,借着节气吃饺子讨个好彩头也不错。据说,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主食,这种习俗,据说是因纪念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保留下来的。
张仲景是南阳人,传说他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人们吃了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后烂耳朵就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将其取名“饺子”,经过数千年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传统美食。\
来碗热腾腾的汤圆吧!
□ 晚报记者 程呈
众所周知,北方有冬至那天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对于一些南方人来说,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却是怎么也少不了的。
19岁的安庆姑娘何嘉佳今年暑期刚刚考上大学,目前在读大学一年级,12月20日,在北京念书的她接到了外婆从安庆打来的长途电话。外婆在电话中一再地嘱咐她,过两天就到冬至了,一定要记得去外面餐饮店吃一碗汤圆。
“当时接到电话的时候,我有点懵但是很感动。外婆是上海人,旧时的上海人最讲究冬至吃汤圆,所以从小到大,每逢冬至,外婆就会把我们一大家子人聚集到一起,冬至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阖家团聚的日子。要不是外婆事先提醒我,今年我恐怕都忘了过冬至节了。”何嘉佳感叹道,今年是她第一次独自在外地过冬至,虽然在北方大家都吃饺子,可她还是会听从外婆的叮嘱,冬至那天去吃碗汤圆。虽然远在他乡,无法和家人相聚,可她还是可以从一碗汤圆里感受到团聚的喜悦。
据悉,冬至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和“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馈赠亲朋。
还有一种传言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不管是饺子还是汤圆,寓意都很美好,只要是和家人一起过冬至,吃什么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本版图片来自网络)
吃些南瓜暖胃又暖身
□ 晚报记者 柯慧敏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少老家在农村的市民,有吃南瓜的习俗。
老家在大观区皖河农场的市民周先生说,以前家家户户最不缺的就是南瓜。听老人们说冬至吃南瓜不会肚子疼,也有人说冬至吃南瓜过冬就不怕冷,所以每年秋收后,家家户户都会把最大最好的老南瓜挑出来,然后放到外面晾晒,等着冬至这一天享用。
周先生说,感觉以前天气比现在冷,记得每次临近冬至,母亲就会把晾晒的老南瓜取出来,先把外皮削了,切成两半,把里面的南瓜子取出晒干,然后炒好做成零食;把切好的南瓜用火隔水蒸二十分钟,揭开锅,又糯又香的南瓜味就飘出来了。
周先生还说,后来住进城里以后,每年也少不了专为冬至这天准备的美食——南瓜粥。现在城里冬至这天,很多附近周边种地的农民会把存放在家中的老南瓜拿到街上去卖,所以大家很容易买到物美价廉的老南瓜。“将老南瓜洗净,切块后放锅里煮至烂熟,再加以玉米粉搅拌成糊状或者放点糯米,煮好后就可以当早点,冬天吃了暖胃又暖身。或者把南瓜去皮,去瓤、籽后切成片状,放在笼内蒸熟,压干水分,加入白糖、面粉和匀,搓成圆饼形粘上面包糠,放入油锅内炸成呈金黄色即可。
冬至进补正当时
□ 晚报记者 项珍
进入冬至节气,数九寒冬就到来了,这一时节也是进补的好时候。
不少安庆人习惯在冬至这天炖上一锅老母鸡汤,不论是用来泡炒米还是下面条,鲜香的滋味足以打动人们挑剔的味蕾。12月20日上午,记者在城区四眼井农贸市场了解到,临近冬至,老母鸡价格也水涨船高,土鸡每斤价格在25元左右,尽管较平时偏高些,但来购买的市民仍络绎不绝。“家里老人早就嘱咐,这两天要买只老母鸡,准备冬至炖了吃。”市民高先生说,“最近天比较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寒感冒,都说老母鸡汤有防治感冒的功效,正好喝点补补。”除了老母鸡,人们进补主要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主,鱼类、牛羊肉等都是首选。“冬天炒菜一会儿就冷了,还是火锅吃起来暖和,像鱼头炖豆腐、牛肉火锅、羊肉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市民吴女士告诉记者,最近猪肉价格较高,骨头反而便宜了,买点猪骨头回来煮汤喝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