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大民生。今年以来,潜山县结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强力推进厕所革命,从景区到乡村,从公共地带到家庭空间,厕所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成为一道道映射乡村文明的风景。
小厕所 大民生
本报通讯员 王 阵
厕所造出了“景区范”
天柱山镇茶庄村就坐落在5A级景区天柱山的入口,村口的广场自然成了游客的集散地。笔者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与背面的远山近岭相得益彰。一位游客走出厕所后,拿起手机趁没人进出时拍照。他说:“如果不看标识牌,还不知道这是一座公厕呢。”
走进公厕,发现里面除如厕设施应有尽有外,墙面上还挂有几帧天柱山风景画,洗手的台面上摆放着几种盆栽花草。置身其间,给人以清新和惬意。负责公厕保洁的是陈永言大爷和黄玲大妈。陈永言将笔者引进一个特殊的卫生间——“第三卫生间”,他一边擦拭坐便器两边安装的扶手,一边告诉笔者:“这是为残疾人以及需要照料的特殊人群设置的,门也可以从内部上锁,如母亲带着小男孩,上男女卫生间都不方面,到这里,就避免了那种尴尬。”
“村民看到这些后,都感叹这厕所造出了‘景区范’,潜移默化的,大家文明意识也得到了提升。”村主任涂结松说,随着天柱山旅游的发展,村里农家乐越来越多。近几年,农家乐经营户开始注重厕所的改造提升。
炼丹组蔡逢春家“桃园农庄”就在离村部不远的公路旁。他告诉笔者:“过去,桃园农庄公共厕所蹲位少,一到旅游旺季,来吃饭的游客五六桌人,上个厕所还要排队。”2015年,蔡逢春下决心新建了4个水冲式公共卫生间,将蹲位增加了。这一天,正赶上南京的高先生带着十多位客户在这里小憩。高先生说他来茶庄入住多次,对这里厕所感受颇深。“那些年,带客人来,闹心的就是方便时不方便。现在卫生条件好多了。”
村头公厕有了“大管家”
黄铺村团结组的村头广场边,有一座新建的公厕,公厕占地约二三十平方米,男女卫生间、洗手间齐全,墙面白瓷砖,厕纸、垃圾桶、洗手液摆放有序,里面整洁干净。
“公厕外墙上还装有开关插座,便于妇女们跳广场舞时插音响。一到夏季晚上,这里可热闹了。”住在广场附近的薛方义介绍说,“公厕没有建的时候,村口唱戏放电影,村民就在松树林里方便,妇女要去附近人家找厕所。”
黄铺村是省美丽乡村示范点、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村里建有葡萄园、瓜蒌园、桑葚园,每年夏秋节假日,有不少城里人来参观、采摘。“不能让客人一时找不到厕所,有了厕所却是蚊蝇成群臭气熏天。”该村将“厕所革命”作为创建文明村的重要抓手,结合村庄整治,对旱厕进行了拆除和改造,合理布局建设公厕。目前,全村新建标准化公共厕所8个。
建设公厕,只是“厕所革命”的第一步。如何管好这些公厕,则是发挥成效的关键。
“厕所建得这么好,大家有义务去保洁。”团结组的薛方义自告奋勇,当起了这个自然村公厕的义务保洁员。他说:“早晨,我都去公厕看看,每天至少清扫一次。人多的时候,清扫还要勤些。”在薛方义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加入到清洗公厕的队伍中来。
对于人口密集和来往人群较多的村落,仅靠村民自觉维护远远不够。该村将公厕管理写进了村规民约,每个自然村都有环境卫生理事会,由理事会推举“所长”,确定保洁费用,明确保洁责任。
“村里定时对公厕管养情况进行检查,实行适当奖补。”村党委副书记王景申告诉记者,结合“公厕革命”,该村加强垃圾收集与污水处理,聘请了8名保洁员。据悉,2017年,黄铺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改厕改来农家新生活
近几年,随着农民收入的提升,家家户户盖起了楼房,可农厕一直是制约群众生活质量的“短板”。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这是过去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但在潜山县,这样的厕所形象,经过近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厕所革命”,正在悄然改变。
痘姆乡仙架村的唐冲是该县改厕试点自然村之一,村民唐先来成为“厕所革命”受益者。他家厕所就在大路侧面,走进去,男女卫生间门上,都有村里统一制作的蓝底白字标识牌。推开门一看,冲水马桶干净整洁。他说:“这是将以前的旱厕改造的,过去在厕所旁路过,总闻到一股骚臭味。现在用的是冲水式,卫生多了。”
唐先来家后院便是自家的菜园,园子里葱绿一片。傍晚时分,唐先来爱人孙芙蓉正在给莴苣施肥。孙芙蓉喜滋滋地说:“这就是改厕后的粪肥,闻不到异味吧。”
该村第一书记汪光宽告诉笔者:“在农户改厕中,政府为农户考虑得很细致,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粪液,是庄稼的有机肥料,没有什么污染。不像过去的粪窖,蚊蝇成群臭气熏天的。”
笔者来到中屋组,正赶上一家村民在进行厕所化粪池浇筑扫尾。技术工人汪正指着有三个塑料盖的化粪池介绍说,下面有三个池子,粪便冲到第一个沉淀池,进行初步发酵,流到第二个池子深度发酵,最后流到储粪池。储粪池的粪液一般已经腐熟,发酵后的粪液病菌和虫卵基本杀灭了,臭味也没有了。
据了解,仙架村,全村877户,目前已有236户已经进行了改厕,该村计划三年内完成全部改厕任务。
县美丽办主任方跃告诉笔者,潜山县已全面启动旱厕整治工作,目前已完成旱厕改造约1万户。住建部门建立了“三大革命”微信群、QQ群,及时解答农户改厕过程中的疑虑。2016年,该县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天柱山景区公路两侧主动拆除或改造旱厕的,按每个1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2017年,对自然村和分散农户的旱厕改造,由县级统一采购提供一体化装配式三格化粪池等改厕器具和管道设备,并按照每户化粪池挖坑300元、厕房内部改造600元进行了奖补。
“厕所革命,改变了农村的卫生观念,确实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该县美丽办主任方跃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