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用身边实例宣传十九大精神 志愿者逐村入户讲述乡村故事

  党的十九大以来,宿松县洲头乡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采用逐村入户的方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耐心的讲解,让老百姓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生活中能感受到身边的变化,在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同时,增强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洲头乡党委委员曹启龙告诉记者,洲头乡近几年招录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90后”,其中多为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学历,这批年轻人有激情、有干劲,为了让“好钢用在刀刃上”,乡里将他们二十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全面参与机关事务管理以及脱贫攻坚工作。在党的十九大之后,乡里将志愿者服务队与志愿者宣讲团融合,让志愿者们在进村入户的同时宣讲十九大精神。


 志愿者们逐村入户核查贫困户信息

  详解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在入户宣讲前,志愿者们达成一致共识,对老百姓不能照本宣科,光讲大道理是不行的,村民们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想要让他们入耳、入脑、入心得狠下一番工夫。于是,他们决定走平实路线,宣传党的十九大中新的精神、理念,再结合身边的事例、发展变化来讲述乡村故事,解答老百姓非常关心的一些问题,比如扶贫、教育、医疗等相关内容。

  “教育方面,现在的学生不存在上不起学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不用花什么钱,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还给予一定的教育补助,大学生还能享受助学贷款政策,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获取基本生活所需的支出,同时,还给予困难学生补助。在这些好政策的帮助下,只要孩子有志向、能吃苦,家里愿意让他们继续深造,可以说没有人上不起大学。”

  “在农村,老百姓都害怕生病,因病致贫的人不在少数。一般家庭在遇到重大疾病时都吃不消,更何况是贫困户?有了大病医疗救助政策,老百姓算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在减轻因病致贫人口家庭负担的同时,从根本上增强了他们的脱贫信心。”在给志愿者们做宣讲指导时,曹启龙如是说。


  帮扶责任人 (左) 与贫困户面对面谈心

  激发贫困户脱贫能动性

  在入户宣讲过程中,有志愿者发现,不少贫困户不想脱贫,他们存在这样的担忧:脱贫后国家还管我们吗?那些好政策还能享受吗?“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脱贫,‘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但这并不是说脱贫后就不管大家了,我们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该有的医保、低保等保障机制仍然保障到位。”志愿者们总是耐心地解释。

  “有的人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存在‘等、靠、要’思想,对于这种人,我们首先要解决他们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把党的政策一一讲清,把其中的道理分析讲透,增强他们自主脱贫的能力。”曹启龙告诉记者,在志愿者入户宣讲时,每项扶贫政策都会详细讲解,从大道理上理清后,还要帮助贫困户解决问题,给他们想办法、出主意。

  如果贫困户有创业意愿但没有技能的,乡里负责组织相应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有技能没有资金的,人设部门负责联系提供无息免担保小额贷款作为创业启动资金,支持贫困户创业;如果贫困户想发展产业,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产业补助,并在技术上予以指导。此外,通过宣传成功脱贫摘帽的先进典型事迹,让老百姓知道,在这样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除非是懒人,否则日子都不会过得太差。让老百姓慢慢转变观念,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用实例讲述家乡新变化

  讲述家乡新变化也是志愿者们宣讲内容中的一项,通过老百姓身边的实例,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这几年来,得益于“组组通”“户户通”工程,村民家门口铺上了平整的水泥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对中心村进行亮化,村庄美了、亮了,人们晚上也跳起了广场舞;以前村民们吃的水,既不卫生也不安全,在农村饮水工程的改造下,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人们终于喝到了放心水。

  洲头乡共有11个村,每个村至少建有一个农民文化乐园,还有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广场、图书馆,有的村还建有科教实验馆、乡贤馆等。此外,乡里有葡萄园、蔬菜大棚等产业扶贫基地,能容纳一千多人,几个大型的乡镇企业也能容纳几百人,基本上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老百姓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有了较大提升。

  1990年出生的段亮亮是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员,除了日常工作,他还负责联系三户贫困户,其中有七十多岁患有残疾的五保户、有走出贫困家庭外出求学的花季女孩、有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在帮助他们想办法脱贫致富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切实感受到党的政策对农村面貌的巨大改变,也给贫困户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有了政策兜底,五保户老人能安度晚年;有了助学贷款和教育补助,女孩能安心求学;有了低保政策,单亲妈妈和孩子的基本生活不成问题。虽然是他们的包保人,我们并没有做什么,只是传达国家政策而已,但贫困户的生活确实改变了很多,很多人都从中受益。”段亮亮说,“就拿住来说,以前贫困户的房屋要么是危房,要么就是处在血吸虫病区或者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之后,他们基本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屋,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关键词:乡村实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