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城市双修:城建理念新起点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用再生态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环境;用更新织补的理念,修补城市设施及空间风貌。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城市双修是内涵式发展的城市设计新理念和城市建设更新方法。

  2018年,安庆首次提出在大观区石化集贤路片区开展城市“双修”会战,着力解决道路“微循环”不畅、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生态环境不优、城市形象不美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大观区老工业区城市功能,有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为实施“456”总体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双修:城建理念新起点

  本报记者 李 屹 本报通讯员 项顺平 音 涛

  破旧立新

  新年既至,征程又启。春暖花开时候,一场城市“双修”会战在大观区石化集贤路片区打响。

  石化周边环境影响评估及石化集贤路片区规划研究正在进行,2018年43万平方米1966户棚改、立新圩段二期任务协同推进,旗杆新村、湖滨新村等老旧小区改造拉开帷幕……

  大观区城市双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胡勇介绍:“城市双修指的是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用再生态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修复城市设施及空间风貌。”

  这场双修会战从石化转型发展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估及片区城市双修专项规划开始,统筹协调城市绿地、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形成片区发展与石化转型发展项目建设的良性互动,抓住老工业区示范工程、长江大保护等政策机遇,以项目打包推进城市“双修”。

  顶层设计是“先手棋”,环境整治就是城市双修的首战。拆除片区内违法建筑物和构筑物;加大对小散乱污企业联合执法和闲置地块管理力度,杜绝落后污染产能死灰复燃;严禁新增违法建筑物和构筑物,严格占道经营管理。治违、治脏、治乱,铺就的是修补城市空间的基础。

  在大观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曙看来,城市双修建设实施的“四大工程”,解决的是城市发展前端的问题。

  “治山理水”,十里大沟、免锣巷大沟、花亭大沟、谷桥大沟的截污治污,集贤关矿区生态覆绿;绿化提升,建设腈北路、黄土坑西路、花亭北村三个节点公园及月季花公园,建沿线沿路沿沟沿河景观带,打造“青山绿水”;黄土坑西路、腈北路等道路提标扩建打通,启动五化改造,提升片区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透山露水”;主干道集贤南路及市政道路两侧亮化、店招店牌改造升级,标志性建筑物外立面改造,老旧建筑物的综合开发利用,美化亮化“粉白黛绿”。

  “既保护原有肌理,又允许建设发生,新老结合,有机更新。双修是走向品质的营造修补,是城市发展由量的扩展转入质的提升。”胡勇说。

  接驳转型

  “城市双修,修的是自然生态,补的是城市功能,改的是人居环境,转的是城市发展方式。”吴曙对城市双修的理解,远不止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它更是一场破旧立新的“前哨战”,瞄向的是一个更为宏大的城市课题——转型。

  石化集贤路片区是宜城板块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贡献了宜城板块63%的税收、61%的工业增加值,是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首位产业板块;而同时,这片人口密集、产城融合的老工业区,老厂房、老小区、老矿区、老设施较集中,又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最大短板。因此,在全市首次提出石化集贤路片区城市双修,具备了“典型”的意义。

  “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系统把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吴曙说,“通过城市双修为片区转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基础性条件,成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456’总体部署、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谋、拆、建、绿、亮”同步,是石化集贤路片区开展城市双修大会战的主体思路,在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命题中,把握加与减的平衡。

  推进棚户区改造,拆除危旧房屋和城中村,做的是“减法”;推进片区城市双修,增加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做的是“加法”。“加减法”一起做,就是促进片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做的是城市双修的基础文章,目标是转型发展,目的是让群众拥有获得感。可以说,城市双修归根结底是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

  吴曙强调,特别是在功能修补中,棚户区改造以及老旧小区改造,把老工业区群众的居住条件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把老工业区不够科学的空间布局调整好,腾出城市发展新空间,改出实实在在的群众获得感,让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

  内涵式发展

  城市双修不仅仅是建设上的,还是全方位的,包括修补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要让城市肌理连续,让历史记忆找得到。

  当这一观念成为共识,城市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追求,渗透在“双修”的设计理念与建设更新之中。

  在谈到“应在哪里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修复、修补,如何与周边建成环境形成恰当友好关系”时,吴曙认为,“双修”要根据地块环境特征和存在问题,在既有城市网络和空间肌理中进行织补,或凸显地块特征,或实现景观转换。

  在石化集贤路片区双修的具体操作中,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强片区土地规划利用的研究。比如,近年的棚户区改造或项目征迁,留出了空白地带,通过生态修复、功能修补,使这些地块发挥其综合效应。规划上的“留白”,是给未来发展留下余地、留出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片区及城市最终要朝着哪个方向走,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对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通过双修会战的梳理,系统推进,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更优的发展布局。

  在胡勇这位“老市政”看来,从分块实施的小项目到整体推进的系统性工程,城市双休的站位更高,相应地,也对项目建设质量及管理水平等综合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双修是长期和常态性的,它不仅需要集中力量开展“会战”,也需要市民、产权单位等积极参与到环境营造工作之中。

  避免大拆大建,不搞千城一面,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城市建设更新观念的根本性改变,催生的是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

  “每个片区、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和历史底蕴,城市变迁的过程就是历史,这种历史就是文化。保存、修复、翻新、再生,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修补’。”吴曙说,“我们这个片区,承载着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和文明发祥的记忆,沿袭着近代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基因,倘若一味拆除,将成永久遗憾。如今通过‘修补’,补齐短板,释放片区工业文明,凸显厚重历史文化,区别于北部新城、东部新城,使新产业获取更大承载力,让片区发展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理念起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