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姐有话说:
草长莺飞三月天,出门走走不会令你失望的——总能有些让你眼前一亮的发现,也总能寻得好景致。
公园里,带孩子晒太阳的年轻母亲,悠闲漫步的年轻情侣,还有几个小时就得接孩子放学的妈妈们,也抽空到公园里欣赏这春日的风光,来锻炼锻炼活动筋骨的老人也不在少数。但惠姐在这里发现了另一种美景——一位穿红衣的老太让惠姐刮目相看,顿时觉得这满园的春光也挡不住她的风采。
正在公园里捡垃圾的老人。 刘惠子 摄
3月15日下午,惠姐来到菱湖公园办事,办好事情之后,在湖边小坐了一会儿,一位穿红衣服的奶奶进入了视线——她满头白发,带着一顶休闲帽,身形偏瘦可显得精神利落,左手拿着红白两只装着垃圾的塑料袋,右手抓着一把铁钳,走几步就弯腰,用铁钳夹起地上的垃圾,或是一块纸屑、一个烟头、这条塑料袋……“我不是环卫工人,一边锻炼身体,顺便把地上垃圾捡起一些,美化环境人人有责嘛。”见惠姐问起,这位红衣奶奶笑着说。
仔细一打听,红衣服奶奶可不是顺便出来捡垃圾这样简单,她家住城东的某个小区,自2016年夏天开始,每天下午出来步行三个小时,从城东走到菱湖公园,沿路边走边捡垃圾,路线偶尔也会变化,人民路、集贤路和孝肃路上都去过。最近,红衣奶奶说她发现主要路段的乱扔垃圾现象明显好了很多,没有什么垃圾可捡。反而公园、广场这样的休闲区域,闲逛的人多了,随手扔垃圾的现象多一些。
红衣奶奶告诉惠姐,她徒步捡垃圾的习惯是受到孙子的影响。
“那一年夏天,我孙子还在上初中,放暑假的时候每天都会拎着塑料袋出来捡垃圾。孩子懂得多,他说有很多垃圾一时降解不了,会直接危害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大夏天里多热啊,孩子每天坚持出来捡垃圾,我不放心就陪他一起出来,给他撑把伞,后来就演变成了我们祖孙两代人一起捡。”红衣奶奶告诉惠姐,她的孙子今年已经上高一了,课业繁重,可遇到节假日还是会陪她一起出来捡垃圾。“年轻人的觉悟高,掌握的知识也多,我们互相学习。”
红衣奶奶出门捡垃圾,不光是捡,有时也会以自己的行为影响教育其他人。“昨天也在公园里,一个休息椅上坐着几位姑娘,她们一边吃着香蕉,一边随手把香蕉皮扔在地上,大约扔了三四个香蕉皮,我过去把香蕉皮统统装进我的垃圾袋里,再丢到垃圾桶里,然后回来告诉那几个女孩子,前面十几米就有个垃圾桶。她们都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向我行礼,表示下次不会再乱扔垃圾了,我也向她们回礼。毕竟孩子们很尊敬我,瞧得起我这个老太太。”红衣老奶奶欣慰地说道。
一顿闲聊过后,不论惠姐如何询问,老奶奶都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你就叫我红衣奶奶吧,其实我叫什么不重要,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
春天里,与红衣奶奶的这段邂逅,如同冬去春来的第一缕暖阳,也似夏日凉爽的风,叫惠姐久久难以忘记。
●延伸阅读
媒体报道的那些可敬的老人
“指路爷爷”坚持七年
给行人义务指路
去年安徽公共频道报道,在合肥街头,77岁的柏运高老人每天都随机乘坐公交车到陌生的站点,在车上或车站旁为人引路。他义务给行人指路已坚持了7年。老人在合肥生活了70来年,对公交线路了如指掌,为方便指路,柏老自制了一块“无偿为您指路”的小牌子,每天出门随身携带,开始了“专业指路”之旅。柏老患冠心病,近几年视力下降,家人拿这个热心肠的老头毫无办法。柏老说,“我很想得开!只要还能动,就要把这个‘闲事儿’管到底。”
乐清67岁老人
蹬三轮挣钱归还捐款
据《乐清日报》报道,2月11日一位老人来到当地一家慈善机构,递给工作人员10300元钱,“5年前你们捐助我1万元善款,现在我有能力还了,谢谢你们在我最困难时帮我一把。”慈善机构负责人向老人解释,慈善部门捐助给弱势群体的善款不需要归还的,让老人将钱拿回去好好过个年,老人坚决不肯,称自己骑三轮车挣钱不多,前几年先还了亲友及村邻的捐款,年底凑齐了这笔钱。老人说,慈善机构的捐款不能都有去无回,受助者最困难时受助,有能力了要归还,归还的捐款再捐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才好。
88岁老人
小学门口“站岗”多年
澎湃新闻去年10月报道,在山东济南市师范路小学校门口,每天都有一位老人护送小学生上学、放学。老人名叫严静,是一位88岁的独居老人。她自2010年为学生“站岗”,已坚持7年;除了特殊情况,每天早上会准时站在校门口,维持现场秩序,提醒学生走路注意车辆。
77岁患癌老人
免费办家庭辅导站
《江南晚报》去年7月报道,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许耀先老人办家庭义务辅导站辅导孩子,不收取任何费用,还从退休工资中拿出钱买本子、笔、书包奖励学生,资助贫困学生,甚至免费让孩子在家吃饭。
77岁的许耀先退休前做了44年的小学数学教师,22年之前因为患胃癌,胃被切去五分之四,身体很虚弱,他从2001年退休开始义务辅导孩子。老人所在的路桥村外来人口有3000多,一到寒暑假一些“小候鸟”来到父母身边,无人看管,缺乏陪伴。许耀先决定用心把家庭义务辅导站办下去。据许耀先介绍,暑假里,校外辅导站上3天课程,上午7:30—10:30,对孩子进行课程辅导,外来的“小候鸟”和本地孩子都有,最多时48人。
(刘惠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