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一位80后“第一书记”的扶贫路

  岳西县巍岭乡巍岭村,曾被列为岳西县65个贫困村之一。两年前,这里还有不少危房户,一到雨季,被山洪水冲刷过的沙石路面,连步行都很困难,村两委一班人,挤在不足80平方米租用的场所办公。

  然而,3月28日,记者走进这个岳西县巍岭乡最北边的小山村,满野葱茏掩映下的一幢幢装修精致的楼房,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与一盏盏路灯,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和药园,令人心旷神怡;洋溢着幸福笑容的村民往来于崭新、庄严、气派的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叫人耳目一新。而所有的这些变化,都与村第一书记刘和明息息相关。

  基层群众办事足不出村

  1986年出生的刘和明,是岳西县农机局一名普通的职工,2016年元月到巍岭村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当时他还在来榜农机站上班,孩子刚刚两周岁。走进村里,坐在租来的旧校舍里听着村里同志对贫困现状的介绍时,他不动声色,默默地盘算着怎样改变面貌。

  2016年1月19日到村报到,用了8天时间,带领同事及群众代表精心为村部选址,1月27日确定,解决了村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难题。当时村里没有一分钱的建房资金,他白天跑资金、跑项目、跑手续报批、跑招投标,晚上做预算、做初步设计、与周边群众协调、与工程施工人员磋商。

  一年半时间,不仅筹资200多万元,而且工作间隙都守在工地严把质量关,如今集为民服务、党建中心、农民文化乐园、旅游接待中心于一体的综合中心已挂牌投入使用。

  记者了解到,原来的村委办公场所面积狭窄,缺乏公共活动场所。经过整合资源,宽敞、整洁的办公楼建起,配备有服务窗口、办公设备、便民椅等,村民办事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更好、更便捷的服务。同时,根据群众的需要对一些因病、残疾等特殊群众,提供上门服务,最大可能地方便群众办事,做到畅通、拓宽服务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脱贫路上的“硬汉”

  巍岭村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农业边远农村,受自然条件制约,贫困人群绝大多数生活在高、边、远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人畜饮水困难、交通不便地区,自身缺乏“造血”功能,大部分贫困农户缺乏生产启动资金及缺少对生产继续投入的资金而形成恶性循环,有的需要长期救助才能维持生活。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增加村集体收入?如何拓宽服务群众渠道?

  年轻的刘队长引导能人大户成立了增益农机专业合作社,2016年春,为更好地为茭白种植户服务,他带领合作社及村两委一班人,赴潜山农机服务站考察选购合适农机,回到城关已经晚上八九点钟。为让其他同志尽早赶回休息,他执意自己走回去,被一名违章驾驶的骑摩托车青年撞出十多米远。

  第二天是村里在建工程交底的日子,放不下心的他,躺在车里赶到巍岭,一瘸一拐地准时出现在施工现场进行安排部署,而他的伤腿,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造成伤势加重,身体多处肿胀、乌紫,医生说,很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可他却没有为此请过一天假,晚上治疗,白天奔走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村民眼中的“大好人”

  来村里挂职时,儿子仅两岁,刚刚能叫爸爸妈妈,特别粘他。在来榜上班时,村里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他常常是匆忙处理好单位的事,又直接赶回村里,数过家门而不入。经常在村里加班到深夜,儿子还因为想他睡不着,央求妈妈打电话,叫爸爸快回家,他总是轻轻哄着:“儿子先睡,等你睡醒了,就能看到爸爸了哦。”两年过去了,儿子快四岁,他没有陪孩子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错过了儿子成长的点滴瞬间。

  如今,巍岭村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各级肯定,并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一个个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项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让巍岭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路更宽、人民更加富有”,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对待村里群众总是彬彬有礼、谦逊温和,村里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都把他当成亲人,大事小情,总爱与他唠叨,而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帮他们打主意、出点子,每次都令其满意,不到两年,他的足迹踏遍了巍岭的家家户户,能叫出大部分群众的名字,村里的村民只要提起刘队长,无不交口称赞他真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好人”。

关键词: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