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姐有话说: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日趋丰富,传统节日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现在大多数人过节,基本上都是一家人或朋友们聚一聚,吃吃饭、聊聊天、打打牌、唱唱歌,再不然就是出外观光旅游。端午前夕,惠姐和一些市民聊天,发现还是有一些人,提及现在的端午节缺点什么味,于是淡淡的怀念浮上心头……
老人还惦记着过节
6月12日,距离端午节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家住龙门小区的市民张启顺老人开始为端午节忙活起来。“我买了粽叶,想让老伴包点手工粽子。鸭蛋也准备了,艾草也买了,那天在菜市场看到有人卖香囊我也买回来两个准备送给孙女,不过孩子好像不太喜欢。”张老说,儿子媳妇嫌自家包的粽子味道单一,说在网上订购了端午礼包。“昨天儿子说我不必为节日忙前忙后,到时候一家人吃顿饭就可以了,我觉得过节不忙活怎么叫过节呢。”
端午节准备怎么过?“粽子还是要吃的,其他也没什么特别的。”“给家人买点礼物,吃顿饭就差不多了。”“想去看划龙舟,可还是远了点,算了,在手机视频里看看吧。”“端午节加上周末也就三天假,没什么安排,在家休息休息吧,很快就过了。”……从前的端午节是什么样子,怕是有一天要忘记了。
包粽子
“端午节又要到了,粽子随时可以买到,龙舟赛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但是我还是怀念儿时端午节的那种特有的味道。”老家在桐城的安庆市民姚蕾说道,“小时候,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花色品种最早只有白米的,后来开始有红枣、豆沙、鲜肉等多种馅料的,但多数还是白米粽子,吃白米粽子时,一般要蘸点白糖吃。”姚蕾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她还记得小时候,每当大人们在院子里包粽子时,孩子们就围过来在旁边看,那时左邻右舍都会互相帮忙包粽子,一边包,一边聊天。孩子们看不过瘾也想包一个,大人们总是不肯,怕糟蹋了粮食,终于抵不过孩子们的恳求,最后留一点米和几张粽叶让孩子们自己玩。“现在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容易满足,一点米和粽叶,一群孩子可以玩一个下午。”
挂香囊
端午节前,惠姐在城区一些药店里看到有香囊销售,觉得很好看,据说还有驱虫防病功效,于是买回来送给孩子。家住迎江区谐水湾小区的葛女士见了笑着说,“现在这香囊太简单了,我们以前都是自己做,各种形状的都有,我最擅长做菱角形状的香囊。”
按照传统,端午节很多人家会给小孩身上佩戴一些用五彩线缠绕制成的饰品,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祈盼健康。给小孩佩戴的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香囊外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制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我们小时候用彩色 丝线做‘菱角’代替香囊。”惠姐的邻居葛女士今年六十岁出头,她有着一双巧手,织毛衣、做鞋子、编个香囊自然不在话下,用一张大于32开的纸,折成1.5~3厘米宽度的长条,各人可按要制作的“菱角”的大小选择宽度,也可以用薄纸板制作;而后,将纸条折出几个直角三角线,根据直角三角线折成立体“菱角”,往里面放入中药材,再用彩线缠绕;在“菱角”上下对称的两个角穿一根吊线,也可以串上几个“菱角”。
“我儿子小时候每年端午节都要挂上我做的菱角香囊,他的同学都喜欢,纷纷叫我做。”葛女士回忆着。
划龙舟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宜秀区罗岭人胡宏龙告诉惠姐,小时候过端午节,村子里划龙舟是件大事情,家家户户的壮年人都踊跃参与。“划龙舟有些前后一整套程序,就拿赛前来说,有龙船的安装、赤龙、试水等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也通过比赛联络村落之间的感情。”胡宏龙告诉惠姐,小时候最喜欢过端午划龙舟,因为从赛前的“赤龙”到正式下水比赛,到最后庆贺,村子里要热闹好多天。孩子们总是最喜欢热闹的,跟随着人流四处跑,幸运的还能被家中的长辈抱上龙舟,让很多同伴羡慕不已,于是人人挣着上船。
包粽子、挂香囊、赛龙舟,端午的习俗还是那几样,只是农业社会的繁琐已经无形当中慢慢都在简化了,人人都在感叹,从前的日子总是过得慢,节日也能慢慢品味,值得回味。快节奏的社会,我们是否也能偶尔放缓脚步,好好品味一下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