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聚焦 >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情有独钟,经常在重要场合为传统文化“代言”,并作出一系列精辟的论述。比如,他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有扬弃的加以继承,努力用中华名族创造的一切精神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对历史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等等。为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这里,结合宜秀第二届龙舟文化节的一点心得体会,就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谈谈粗浅认识。

  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只有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科学认知,清晰把握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深刻理解其独特创造,价值理念,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熟知和理解,就谈不上传承和发展。比如,我们端午举办龙舟节,组织赛龙舟,这只是舟文化的的一个载体和表现形式。龙舟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价值理念是怎样的呢?端午为什么要划龙舟?这就要从端午的起源说起。应该知道,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在天人和谐的主导观念中化育而成的,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端午是阳极阴衰之时,根据阴阳平衡的和谐理念,需要“扶阴抑阳”。在中国五行中,“水”属阴性,所以端午的许多活动包括划龙舟,包粽子都是与水有关,其用意在于冀求阴阳调和。当然,随着历史的传承和演进,各地的习俗和传说也有分化和差异,比如有的地方演绎出对屈原的怀念而注入一种爱国情怀和人文精神。而赛龙舟,体现了昂扬向上的奋进精神,发展成为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广受大众欢迎。正因为端午节蕴涵如此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民俗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2009年端午节作为中华传统节日首先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民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在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拿到今天照搬照用”。我们应该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具体分析哪些内容已经失去价值,哪些内容在当代仍有现实意义。厘清应该吸收的精华和必须剔除的糟粕。同时,要立足新的实践,对传统文化作出合乎逻辑合乎情理的新阐释,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之间的有效融通。如何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密切结合起来,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这次龙舟文化节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我们秉承为民办节,文明办节,低碳办节,安全办节的理念和宗旨,组织志愿者服务达200多人次,邀请道德模范、劳动模范、脱贫户代表参观。整个节会始终气氛祥和,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充满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把传统节会办成一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动员,办成一次政府与民间良性互动,配合默契的大协作。

  三、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不是简单就旧瓶装新酒,也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对其内容和形式的综合性改造。让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因而,面对今天的时代问题,我们应该完善表达机制,实行传统话语转换,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从而借鉴和利用古代智慧和经验有效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具体问题。比如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就是借用古代的“丝绸之路”这一文化符号,秉承其中开放包容合作的文化底蕴并融入时代元素,使之具有了更加广泛深远的全球性意义。这次龙舟文化节,着眼于打造节会品牌,我们在赛事上也做出了匠心安排,分别设置了标准组和传统组。与标准体育赛事的接轨,增强了比赛的专业性、对抗性、观赏性,同时保留传统龙舟参赛,既保证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又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的民俗风情和风貌。

  (作者系中共宜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