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一年时间的试点,我市林长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步入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全市已流转集体林地151万亩,林地流转率为19%。新增林权抵押面积8.94万亩,新增抵押贷款2.81亿元,林权抵押累计贷款28.96亿元,全市林业投入总额达36.7亿元。林业基地及产业发展带动41.6万户林农受益,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3219人,占护林员总数的59.6%,基本达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的效果。
我市是全省五大重点林区之一,森林面积796.76万亩,森林覆盖率39.24%,均列全省第4位,湿地面积253.12万亩,位列全省第1位,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在林长制改革中,全市建立了市、县、乡、村考核问责机制,实现了林长责任网格化管理,确保山有人护、事有人做、责有人担。针对林长制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目标模糊、任务不清、制度不全和保障不足等问题,我市坚持谋长远和抓当前结合,在全省率先启动林长制实施规划编制工作。7月23日,《安庆市林长制2018--2020年实施规划》在北京通过专家组评审。规划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示范引领、全程管控”原则,主要内容包括2018至2020三年林长制实施规划、林长制指标体系、林长制考核办法、林长制信息平台初步方案等,以及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见两个子规划。
林长制试点工作中,全市出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桐城市黄甲镇将全镇林地划分为31个网格,46名镇干部分片包保,100多名村干部、技术员及护林员纳入网格化管理,形成“一个网格、一名镇级林长、一名村级林长、一名林业技干、一名护林员”的工作格局。太湖县将科技保障贯穿于消灭芭茅山行动的全过程,并结合人工除治、机械除治、计划烧除等措施大面积消除芭茅山,消除了火灾隐患,提升了生态和经济效益。望江县开展武昌湖湿地保护与利用工程,整治围湖造田、围网养殖等问题,创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怀宁、宿松县整合宜林荒山荒地,大力发展蓝莓、油茶,并引进先进技术开展深加工,提升林地产出率和产业附加值。迎江区在造林抚育中引进并推广林木种质资源整合利用、林农复合持续经营模式等2项科技成果,促进森林经营效益扩大。宜秀区试点“青山白化”治理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消除城区周边“青山白化”现象。
针对林业发展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各地着力在投融资方式上寻突破,统筹财政资金,激发金融及社会资本,形成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太湖、望江县结合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分别争取农发行贷款2亿元和1.95亿元。“皖林邮贷通”林权抵押小额贷款在我市已正式运营。桐城市在绿色长廊建设过程中,探索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实现了“建”“管”有机统一。迎江区围绕城乡绿化、产业发展的融合谋划实施林业PPP项目,投资总额1.37亿元,土地流转1090亩,打造经果林沿江景观长廊。该项目已通过省财政厅PPP项目入库审核,也是我省第一个林业PPP入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