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扶贫好干部,丹心写青春

  8月26日,阳光明媚,记者再次来到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乡路湖村,感受这个刚经历特大暴雨袭击的偏僻村庄高涨的生产热情。

  当地干群说:“我们只有加紧生产,抢回灾害带来的损失,才不会让小曾白白牺牲!”

  8月18日,宿州市突降暴雨,路湖村驻村工作队员、扶贫专干曾翙翔在冒雨排查灾情、转移困难群众途中,不幸触电,因公牺牲。

  一位29岁的年轻人,为何能舍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扎根农村基层?参加工作仅四年,驻村扶贫近一年,为何会在干部群众心中占有如此重的分量?牺牲后为何受到这么多人的怀念与追思?在曾翙翔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记者不断寻找答案。

  “这样朝气蓬勃又能吃苦的城里青年,还是头一回见。”

  在路湖村村部最拐角,记者找到了曾翙翔在村里的临时住所。

  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宿舍,摆放了两张床、两个旧衣柜、一张书桌。人走进去,转身都困难。去年9月驻村以来,曾翙翔和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王秉璞就挤在这间陋室中。

  村干部说,小曾完全可以住在乡里条件更好的宿舍,但为了方便联系群众,他主动要求住村。村里要安排他们一人一间屋,小曾和王秉璞考虑村部办公场所紧张,选择了一间传达室合住。“这里夏天蚊虫苍蝇特别多,一般人很难忍受,小曾却一点也不介意。”村党总支委员路思伟说,从小曾住到村里的第一天起,他就对这个能吃苦的城里青年刮目相看。

  不大的书桌上摆得满满当当,有扶贫手册、工作日志、部分书籍、对讲机,还有烧水壶、方便面和碗筷。在曾翙翔留下的两只碗里,还有没来得及吃完的咸菜和花生米。这是8月18日中午,曾翙翔从抢险一线返回宿舍时匆匆吃的一顿饭,也是他生前做的最后一顿饭。

  路思伟说:“驻村以后,小曾每顿饭都是自己做,忙起来没空做饭,就用方便面凑合。”

  曾翙翔出生于城里干部家庭,姐姐很早去世,他是家中独子。

  去年9月,曾翙翔驻村第一天,一些村民议论:“这个城里娃娃,长得白白胖胖,哪是来扶贫,怕是来‘镀金’的。”没过几天,村民的印象就彻底改变了。

  驻村以后,曾翙翔换掉了在机关单位里的西装革履,穿上了土布鞋、旧衣服。

  他每天都挨家串门,大爷长大娘短地打招呼,没过多久,全村人都认识了这个见人就笑呵呵的小伙子。大家打心眼里喜欢他,一些乡亲有事没事就爱找他拉拉呱、说说心里话,曾翙翔因此把全村的情况和问题摸得清清楚楚。

  “你说他走访了多少户人家,他的鞋就是见证。”路思伟从屋里排出几双曾翙翔留下的鞋,看到这些又脏又旧、满是泥巴的鞋,这个中年汉子禁不住流泪。

  今年午季禁烧期间,曾翙翔白天在田里帮农户抢收抢种,晚上进行巡查,夜里露天睡在田边草席上,连个简易帐篷和蚊帐都没有。夏季野外蚊虫特别多,每天早上,村民都会发现他满脸是包,但他没叫一声苦,还和别人比谁身上叮的包多。

  有一天中午,太阳正毒,扶贫小组长宋霞见汗衫湿透的小曾还在奔忙,就问他怎么不戴帽子,小曾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咱不怕晒。”说完继续赶路。宋霞感叹:“这样的苦连有些庄稼人都受不了。这样朝气蓬勃又能吃苦的城里青年,还是头一回见。”

  “只要是贫困户期盼的事,他都记在笔记本上,非要做成不可。”

  “多好的一个孩子啊,怎么就……”几天来,路湖村西学庄74岁村民武敬化天天淌眼泪,至今难以接受曾翙翔离世的消息。

  虽然武敬化夫妇不是贫困户,曾翙翔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般关照。这次暴雨之前,曾翙翔特地上门探望,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有困难随时联系他。“小曾与我非亲非故,比儿女还关心我。”武敬化老汉连声感叹。

  老两口过去不爱看电视新闻,小曾牺牲以后,他们每天都要把安徽新闻和宿州、埇桥新闻看一遍,希望在电视上看看小曾的父母、妻子现在情况如何。

  采访时,老人突然紧握住记者的双手,红着眼圈说:“记者同志啊,你们别光顾着写报道,能不能劝劝他父母和妻子,一定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保重好身体。他们活得好了,才能安慰小曾的在天之灵。”此情此景,令周围群众无不动容。

  近一年来,全村人已经把小曾当成了自己的家人,自家的孩子。

  “这孩子天天说话带笑,总是爱说‘咱’。午收期间,他会问,咱家今年收成咋样啊;下雨天,他会问:咱家屋子漏不漏啊。感觉可亲切了!”54岁的贫困户武玉兰一边抹泪一边说。

  武玉兰家过去多年住着土坯房,去年曾翙翔驻村没多久就帮她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让她家住上了新建的三间砖瓦房。今年8月17日上午,曾翙翔冒雨来到她家,进门就问漏不漏雨。武玉兰说:“没事,不漏雨。”可曾翙翔仔细地打量着屋子上上下下,发现墙边有一处被浸湿之后,脸色凝重地说:“这屋子还是有点漏雨,我会通知人抓紧修理。”说着,他就在笔记本上记下。

  小曾的这个笔记本,贫困户们太熟悉了,他们有什么期盼、诉求,小曾都会记在上面,当时能办的就当时办,当天能办的绝不过夜,当天办不了的,尽快处理好,不让贫困户操一点心。

  路湖村杨桥庄的3条道路年久失修。曾翙翔驻村以后,有贫困户闲聊中说到这事,曾翙翔立即向上反映,东奔西跑,直到协调好项目资金。这3条路刚修好才半个月,小曾就牺牲了。

  “别看这孩子爱说爱笑、性子憨憨的,办起事来可较真了。只要是我们老百姓期盼的,他都记在笔记本上,非要做成不可。那种做事态度绝对不是做样子。”郭凤英等几位贫困户你一言我一语,都对小曾十分敬佩。

  曾翙翔从不讲究吃穿,甚至对自己很“抠门”,然而,对于村里的干部群众,他却十分大方。在驻村扶贫中,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为贫困群众购买家具家电和生活用品。今年春节,曾翙翔从单位领到节日慰问品,连家都没回,就直接带到村里送给了几位贫困户。

  “看他整天泡在村里,很少回城,我一直以为他是单身青年。直到小曾牺牲以后,我们才知道他原来结过婚了,才知道,因为主动要求驻村扶贫,他做了家人很多思想工作。”扶贫小组长宋霞说,在小曾眼里,路湖村这个“家”比他自己的家更让他惦记。

  “小曾就是一副热心肠,关键时刻总能顶上来。”

  曾翙翔是扶贫专干,本职工作是帮扶贫困户。然而,从干部群众口中得知,驻村近一年来,曾翙翔干了许多“分外之事”。

  对于贫困户的期盼和需求,他尽最大可能提供帮助;对于一般农户,经常抽时间访问;对于镇村的其他中心工作,他同样积极参与,主动帮忙;对别人包保贫困户中存在的缺漏,发现之后及时作弥补。就连村里一户人家的孩子要辍学打工,他都三番五次上门劝说,直至把孩子送入课堂。

  村党总支委员路思伟还记得,一天晚上9时许,他到村部取东西,看到小曾仍在村部里认真整理材料。路思伟问小曾吃了没有,他说刚吃了碗方便面。原来,当天傍晚,走访贫困户回来的小曾看到村干部正在赶一份非常急的材料,于是主动帮忙。

  “小曾就是一副热心肠,关键时刻总能顶上来。”路思伟说。

  了解到村卫生室硬件设施简陋,群众就医条件较差,特别是看到夏天村民吊水热得汗流浃背,他立即向所在单位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导作了情真意切的汇报,争取到30万元资金,先后为路湖村、城孜村和湾里村3个村的卫生室添置了就诊床、血压计、电脑、空调等,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支河乡党委副书记、路湖村包村干部接雪梅说,自从小曾来到村里,她的压力减轻了许多,小曾不光在扶贫工作中给她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更是在秸秆禁烧、环境治理和村“两委”换届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我的年龄比小曾大,可平时更多是小曾照顾我。一起走访时,他时常怕我渴着、饿着,总是帮我在包里带着水、带着零食;还常劝我说:‘姐,你要累了,就歇会,剩下的活我来做。’”说着说着,接雪梅哭了起来。

  “在抢险救灾中,小曾作为扶贫专干,可以做一些配合协调工作,可是,小曾却冲锋在前,奋不顾身,完全把抢险救灾当成责无旁贷的事。更何况,8月18日当天,是他的休息时间,他完全有理由不用到村里来。”扶贫小组长钱锋说。

  从8月15日预报有大雨开始,曾翙翔就天天对贫困户挨家访问,深怕存在安全隐患。8月18日傍晚5时许,曾翙翔在抢险救灾中持续奋战12个小时后,从西学自然庄只身驱车前往王海孜自然庄时,发现一根脱落的电线落在村中心道路上。他本可以选择径直通过,却下车处理这根电线,因为道路的两侧住着20多户人家,有人路过就会发生危险。然而,意外发生了,年轻的曾翙翔不幸触电身亡。

  “那个笑呵呵的年轻人走了,带着对贫困群众深切的挂念、带着对家人深深的愧疚,永远地走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小曾牺牲后,接雪梅情不自禁地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怀念文字。

  “你把老百姓看得重,老百姓自然会把你看得重;你的心里时刻惦记着老百姓,老百姓也一定会永远铭记着你。翙翔,我的好兄弟、好战友,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一路走好!”村干部路思伟一番动情的话,正是记者找寻的答案。  安徽日报记者 何雪峰  (转载于8月28日《安徽日报》)

关键词:丹心干部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