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一镇一园 致富活力

  2018年,安徽省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构建“三有”型稳定脱贫新模式,宜秀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产业支柱,实现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夯实农业发展之基。

  为改变目前扶贫产业模式单一现状,宜秀区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一镇一园”扶贫产业园(基地)模式,育主体、强带动、保持续,到2019年底,全区各乡镇(街道)至少规划建设一个规模型农业产业化扶贫产业园(基地),带动本乡镇(街道)贫困户数大于全部贫困户的70%,为精准脱贫提供基础性、根本性、长效性支撑。

  焦点不散,力度加持

  初秋时节,走进位于宜秀区白泽湖乡龙华村的恒新生态农业产业园,贫困户罗成妹正在温室大棚内忙碌。浇水、施肥与采摘,并不繁重的工作,解决了她身体原因导致的就业难题,每月能收入1500元左右。

  贫困户叶剑四的工作点在生猪养殖区域。养猪的一技之长,让他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月至少可领取工资3000元。两年前,他将5万元小额贷款投入到产业园,当年收到了提前对贫困户的资金分红2000元。

  龙华村有20多名贫困户在产业园务工,每月获得1500-3000元不等的务工收入;31户贫困户的150多万元小额贷款投入到产业园里,每年享受分红。

  带动龙华村及贫困户真正实现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双丰收的恒新生态农业产业园,2016年落户龙华村,瞄准的目标就是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公司负责人陈昌德介绍:“产业园划分为分生猪养殖、果蔬种植、休闲垂钓和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四个区域,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1800万元,形成‘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年产值将达2400万元,利润300万元。”

  2018年,安徽省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宜秀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产业支柱,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

  “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村级园区、企业、合作社等小而散,抗风险能力差,带动作用有限,也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宜秀区扶贫办副主任白超告诉记者,“因此,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探索‘一镇一园’扶贫产业园模式,育主体、强带动、保持续,着力改变目前扶贫产业模式单一现状,为精准脱贫提供基础性、根本性、长效性支撑。目前,已有白泽湖、罗岭、杨桥、五横等四个乡镇的扶贫产业园初具规模、初显成效。”

  2017年2月启动的五横乡白林村的龙云田园生态综合体项目也是重点建设的扶贫产业园之一。累计完成投资2260万元的产业园流转土地、山场1720余亩,建成采摘百果区220亩,茶叶种植770亩,葛根育苗及种植基地100亩。

  “2017年,白林村利用财政专项资金35万元开发6亩红心火龙果项目,以‘党支部+基地+贫困户’模式,先行保底分红,待收获结算后再在纯利基础上按约定比例二次分红。2018年,白林村利用财政专项资金38万元续建6亩红心火龙果及蔬菜立体套种项目,构建企业、村、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稳定脱贫成果。”白林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汪浩涛说。

  按目标任务,到2019年底,区各乡镇(街道)至少规划建设一个规模型农业产业化扶贫产业园(基地),总投资规模不低于3000万元,带动本乡镇(街道)贫困户数大于全部贫困户的70%。

  靶心不移,点位攻击

  驱车向北,至安庆市区最北端的宜秀区杨桥镇花元村,1250亩水面上波光粼粼,鱼翔浅底。这是集特色水产养殖、休闲垂钓、现代农业观光、农家乐为一体的白水宕现代农业扶贫基地。

  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的花元村利用辖区内水域广阔、适宜养殖的资源优势,以特色水产养殖业为村级主导产业,对白水宕圩千亩面积实行整体规划,改建成水、电、路配套的高标准连片精养鱼塘。

  基地带动全村40%的农户(全村376户,其中贫困户87户240人)带资参股分红,年经营收入300余万元。吸纳30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0人),每年带动一般农户289户、贫困户87户入股分红300元,同时增加村集体年收入30余万元。

  “来白水宕之前在家种种田,偶尔做几天零工,收入不稳定。在扶贫基地喂鱼、运输、修路、锄草,一天工资80元。合作社还带动我将闲散资金1500元入股,每年得300元分红。”贫困户汪玉年告诉记者。

  通过居家就业、小额信贷创业、产业带动、提供公益岗位等方式,引导贫困户就业、创业;针对群众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组织参与农业技能、电子产品加工技能培训等,帮助贫困户找准技能方向,提高水平,授人以技。

  “我们在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其中一个重要渠道就是‘一网’即网络扶贫。”宜秀区罗岭镇扶贫工作站负责人汪飞说。

  花元村将电商与农业、扶贫结合,成立电子商务服务站,加快“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过程。自2017年10月建站以来,通过平台已累计成交76次,销售总额达51156元;其中带动贫困户农产品销售22户,户均增收300元。

  在白泽湖乡龙华村,一家一户的农产品生产者,总是被丰产不丰收困扰着。禾顺家庭农场创新销售模式,开展电子商务、专卖店等营销,对贫困户提供产品宣传、销售信息和渠道,并可代理销售、回收产品,解决了农户将优质农产品卖出合理价格的难题。

  白超表示:“我们全面推进扶贫产业园(基地)建设,构建‘三有’型稳定脱贫新模式,就是要进一步落细攻击点位,将产业做实做强。”

  具体来说,就是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使其成为有市场竞争、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因户施策,让发展门路更宽、特色更足、水平更高;进一步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网络扶贫水平,通过“网络+产业、就业、技能”等方式,不断提高产业就业增收水平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