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的稻谷由青转黄,丝瓜的藤蔓爬满院墙,小狗在屋前空地上撒欢,孩子们欢笑着奔跑在乡间小路上,连风儿也不甘寂寞,撩得竹叶簌簌作响……初秋,枞阳县雨坛镇双丰村,每一个生命都是欢快的模样。
生于斯长于斯的胡晨,已经看不到这一切了。4个多月前,他因病离世,人生永远定格在了31岁。弥留之际,胡晨决定捐献器官,挽救其他患者。他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于世界上。
作为退役军人,胡晨竭尽所能燃烧自己、奉献社会,践行了报国为民的铮铮誓言,也诠释了一个三代八人从军的“革命军人世家”的不朽传承。
“如果器官能捐给需要的人,我走得也更有意义”
在地处偏僻的双丰村,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影响很深,捐献器官是习俗颇为忌讳的事情。
“爸,跟您商量个事。”当胡晨躺在病床上,试着向父亲胡曙光说出遗愿时,生怕得不到理解。
一时之间,确实难以接受。胡晨的妻子数年前生孩子时因心衰去世。“他这么年轻又要走,3岁的孩子成了孤儿。我以为他是要跟我托付孩子的事。”胡曙光既悲伤,又矛盾。从未在人前流过泪的老人,眼眶湿了。
胡晨的意愿很坚定。他告诉父亲,自己生病这段时间,得到很多好心人帮助,现在要走了,想最后再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事。“我当过兵,我们胡家三代人有8个参军的,从小您就教育我和弟弟要积德行善、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如果器官能捐给需要的人,我走得也更有意义。”
同样当过兵的弟弟胡飞,劝父亲满足胡晨的愿望,不要让哥哥带着遗憾走。
胡曙光又和自己的弟弟胡树清商量。“我要是同意孩子捐献器官,乡亲们会不会说我心狠?”
胡树清也是退役军人,他坚决支持胡晨的决定:“大哥,胡晨受过部队教育,懂得报效国家、报效人民的道理。捐献器官、挽救他人生命,是功德无量的事。我们都应该支持他,这不是心狠,而是心善。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月10日中午,胡晨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在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他的肝脏、肾脏和角膜被取出,捐献给了5位患者。爱心,让更多生命得以延续。
“建明叔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
从军一时,奉献一世。胡晨在生命最后关头作出那样的决定,是因为身上流淌着革命军人的热血,是因为体内早已融入了为国为民的家庭基因。
让胡曙光很引以为豪的,是两个儿子胡晨和胡飞都当过兵,自家连续三代人里更是有8人先后从军报国,在乡亲四邻中很有光彩。
胡晨是胡家子弟里第7个参军的。2004年,他高中毕业就应征入伍,在福建省军区某部司训大队服役。早在5年前,胡晨的堂哥胡炳炉于1999年入伍。胡晨参军4年后,弟弟胡飞又报名应征,成为胡家第8位穿上军装的男人。
“哥哥和我从小就想当兵。那时候叔叔从部队回来探亲,我们都抢着穿他的旧军装,虽然不合身,但觉得特别帅气,特别威风。”胡飞回忆,1980年就参军入伍的二叔胡树清,每次回家都会讲很多部队里的故事,胡炳炉和胡晨、胡飞小兄弟俩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对军营充满了向往。
讲故事的人,曾经也是听故事的孩子。比胡晨年长一辈的二叔胡树清、伯父胡生友、堂叔胡伟,也是听着长辈的故事成长,从而走进了军营。
“我的大伯胡文杰,是胡家第一位参军的人。”胡树清告诉记者。那还是在抗日烽火正炽的1938年,眼见山河破碎、生灵涂炭,17岁的胡文杰投笔从戎,在无为县参加新四军,奔赴抗日救国的最前线,开启了胡家子弟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的报国路。
胡文杰的弟弟胡建明,于兄长参军两年后,也在家乡参加新四军,先后踏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场。
“建明叔在战场上负过伤,身上还有残留的弹片。”听着胡建明讲述战斗经历,看到他身上的伤疤,年幼的胡树清感到了深深的震撼。“那时候,我觉得建明叔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 ”
“军营是座大熔炉,我在这里脱胎换骨”
从80年前参军的胡文杰,到10年前参军的胡飞,一代又一代胡家子弟,在军营这座熔炉中锻造自我、挥洒血汗,书写了精彩的人生华章。
胡文杰和胡建明从军于革命战争年代,曾在烽火硝烟中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后来先后走上领导干部岗位。
到了和平建设年代,扛枪戍边、枕戈待旦,胡家子弟依然表现出色。
胡生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驻舟山群岛部队服役,挖坑道、搜山巡逻等艰苦危险的工作,他从来都是冲在前面,多次获得部队嘉奖,被评为“五好战士”并光荣入党。“军营是座大熔炉,我在这里脱胎换骨。我来自农村,家里条件差,所以特别能吃苦。”忆及当年峥嵘岁月,70岁的胡生友老人言语朴实。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锤炼好男儿。胡树清军校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厦门市区部队的机会,主动请求去最艰苦的海岛部队服役。他再三请求,如愿被分配到福建同安县大嶝岛对金门广播站。这里离金门岛最近距离仅2千米,部队在岛上打井取水,吃的水都是咸的。在大嶝岛一干就是5年,服役期间,胡树清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是融入胡家子弟血液中的基因。
胡炳炉入伍不到一年,就转到司训营学习驾驶。夏季驾驶室温度超过50摄氏度,为练就过硬技术,胡炳炉放弃中午休息时间,在烈日下勤学苦练。由于表现优秀,他被部队推荐到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习深造,服役期间先后5次获“优秀士兵”称号,2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三等功。
“只要穿上军装,一辈子都是军人”
虽然叔伯兄长们都从军多年,从小就有“军营梦”的胡晨,在部队却只服役了两年。2006年底,胡晨放弃留在部队选改士官的机会,决定回家。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腿部有残疾,胡飞当时在读高中,家里生活压力很大。”父亲胡曙光说,自己当时不同意胡晨回来,因为他知道,胡晨对军营有多热爱。“可是这孩子太懂事,总想着回来撑起这个家。”
为了家人,胡晨忍痛牺牲梦想,挥别了军旅生涯。回来后,他外出务工,挣钱养家,又将高中毕业的胡飞送入部队,帮弟弟圆了“军营梦”。
胡飞没有辜负胡晨的牺牲和期望。在部队期间,他表现优秀,义务兵服役期满后顺利留队,转为士官。
人有旦夕祸福。2015年,胡晨的妻子在生产时去世。2016年,在外出打工期间,胡晨又患上病毒性脑炎。灾难接踵而至,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沉重压力。
哥哥身患重病,老父亲有残疾,小侄子无人照料。2016年底,面对家庭的重担,即将晋升的胡飞,像10年前的胡晨一样,毅然作出了艰难的决定——退役回乡,撑起这个家。
胡晨可以安心地去了。他捐献的器官,让5位患者得以康复。胡飞回来后在村里竞聘上扶贫专干,在帮助乡亲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能兼顾家庭。在胡飞的照料下,老父胡曙光身体尚好,3岁的小侄儿懵懂可爱、健康成长。这个屡遭不幸却始终昂扬以对的光荣之家,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正走出厄运,拥抱新生活。
“只要穿上军装,一辈子都是军人。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压垮军人。”9月13日上午,站在“光荣军属”和“光荣退役军人之家”两块门牌下,生性腼腆的胡飞,对未来充满希望。
100多公里外,高铁铜陵北站,军歌嘹亮。来自这片土地的上百位新兵正整装待发,即将登上远去的列车,奔赴军营,开启火热的征程。
安徽日报记者 汪国梁
(转载自9月15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