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容身之所,更被赋予了“家”的寓意。
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居民住房为单位分配,住房紧缺,一房难求。随着改革开放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按照住房市场化和保基本为主导的住房制度改革方向,突破了公有住房单一的供给模式,逐步建立了商品住房、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多种供应方式。近年来,为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和幸福指数,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不断持进,居住环境得到了质的飞跃。
四十年光阴流转,从筒子楼到单元房、电梯房,从“蜗居”到“安居”,一点一滴的变迁便是“住有所居”“住有所安”最好的“注脚”。
时光里的安居梦
本报记者 常 艳
从“有其屋”到“优其屋”
屋内宽敞明亮、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屋外庭院芬芳,70多岁的程国选侍弄花草,悠然自得。
时光倒回44年,程国选一家挤在十几平米的筒子楼里。
“上世纪70年代,普遍是单位福利分房,但住房资源稀缺,无论对于单位还是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今年已经71岁的程国选回忆道。
1974年程国选结婚,单位分配的房子位于菱湖南路港务局宿舍。由于房子紧张,约35平方的筒字楼还一分为二。
一门一窗一间房,无厨房,无厕所,前后不通气,这十几个平方大小的房间便是程国选的新房了。
4年之后,程国选的单位在菱湖宿舍区新盖了四层楼,他分配到其中一间36平方的两室一厨。房子大了,空气对流了,还有了厨房,尽管没有卫生间,可对于程国选一家来说,已经非常知足。
1978年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的住房由国家统一建设,按照不同标准对城市居民进行实物分配,住房是工作单位的员工福利之一,安庆也不例外。分房难、住房小、不配套是那个年代关于住房的集体记忆。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随后的40年里时间里,程国选前后又经历了三次搬家,直到2012年,130平方米的庭院式住房才成就了他心中真正的“乔迁之喜”。
据国家统计局安庆调查队相关统计显示,1981年宜城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6.79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4平米以下的拥挤户占10%,68.33%的住户居住面积在4至8平方米之间,8平方米以上的住户只占21.67%。到201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44.5平方米。
从消费结构看,2017年安庆新建商品住宅90平方米及以下房屋类型销售面积所占比例为5.91%,90-144平方米和144平方米以上则分别占84.33%和8.97%,而在两年前,这三者比例还分别为13.05%、77.97%、6.26%,市场对小户型诉求比例下降,大中户型比例提高。
从无房到有房再到人均面积增大,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住都融入到住房里。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户型合理、功能分隔,从整体装修、家电齐全,到网络覆盖、燃气到户,40年屋内变化也诠释着“有其屋”到“优其屋”的变迁。
据统计,我市有厕所浴室的成套户比重达99.55%,62.18%的城镇居民家庭对住房进行了装修,36.25%的家庭住上了三居室、61.36%的家庭住上了二居室,到2017年末,宜城居民中以煤气、液化气和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家庭达到了99.64%,城市家庭用空调或暖气取暖的达77.68%,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房改,改出住房新天地
改革开放40年,与之相伴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衡量一所好房子的标准,不再单一的是住房内的宽敞舒适,住房周边的环境、绿化、地段、配套、物业等要素都不可或缺。
小区内,楼栋之间绿化丰富、相隔不远便有休闲广场;楼道里,装有单元楼电子门禁、物业管家联系方式悬挂墙上;推窗远望,长江近在眼前,满目绿意;小区周边更有学校、医院等配套。市民苏晴结婚前与丈夫跑遍全市各大楼盘,最终在东部新城一处小区相中了一套住房。
“买房时,除房屋楼层户型之外,整个小区的环境、物业管理及周边配套都是考虑范围之内。”家住城区某开发小区居民苏晴告诉记者。
而持此标准的购房者不是个例,改革开放以来,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增涨、居住环境不断优化,这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密不可分。
1978年,城市住宅建设会议上提出“解决住房问题能不能路子再宽些”,第二年中国开始实行向居民全价售房试点。
1988年,房改正式全面试点,土地禁锢完全放开。同年2月份国家批准印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行住房商品化,将实物分配逐步改变为货币分配,使住房这个大宗商品进入消费市场。也掀起了国内第一轮的房改热潮。
1998年,福利分房全面终结,我国城镇住房由从前的单位分配转化为市场经济,住房货币化开始。
随后的二十年里,住房商品化的步伐加快,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商品房已成为实现“住有所居”的重要途径。到2017年,我市居民居住的房屋中,商品房比重达到42.34%、房改私房占45.78%,八成以上的居民都居住在自有房产内。
在安庆,住房制度改革自1993年开始实施,次年5月,开发建设的回祥小区是我市首批试点新建商品住宅小区。规划有绿地、车库、休闲广场,配有物业和保安人员,配套菜市场,回祥小区一出现便区别于当年安庆其他宿舍楼,更被评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
“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分东西两区,居住人口近2万人,当时在安庆很少见。”在该小区物业工作多年的郑金贵介绍。
安庆住房改革25年来,以回祥小区等首批试点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为原点,尤其是近5年来,商品房建设实现从旧城改造到房地产综合开发和注重住宅品牌建设的蜕变。居住区从老城区逐步扩展到经开区、东部新城和北部新城。一大批应用建筑节能、绿建和全装修住宅高品质住宅区拔地而起,活跃了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安庆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企业总数由2011年的232家增加到2017年的311家。碧桂园、上海绿地、恒大地产、中海外、大发集团等知名地产纷纷进入,房地产开发逐渐形成品牌化。新建住宅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与时俱进安居梦
封闭管理、有物业、注重绿化、配套休闲设施……作为我市最早的开发的住宅小区,回祥小区有着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的头衔,但前些年,却屡遭投诉。
“停车位缺乏,道路破损,绿化带被破坏,下水道漫溢等等,小区年限越长,‘毛病’就越多。”菱北社区工作人员赵齐东说。
经过两年改造,回祥小区一改原本“脏乱差”的面貌,实现了道路黑化、污水管网重新铺设、路灯重新装设、监控加密、屋顶修缮、安全隐患拆除、场地硬化、划定停车位、绿化重新规划、综合管线预留下地槽沟、增设健身器材、车库翻修、外墙水管修理、预留充电桩、配套广场升级……再次成为安庆市开放式小区的“样板”之一。
不止回祥小区,自2016年开始,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安庆市一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程持续推进,到2018年底,全市将完成91个老旧小区的整治改造,建筑面积643.0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79420户。根据今年市政府公布的《2018-2020年“两治三改”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计划》,2018年至2020年三年全市(含县市)拟整治改造老旧小区共69个,涉及58791户,投资估算约5.97亿元。
挥别了福利分房,引入了商品房,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住有所居,尤其是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此,一方面提升老旧小区功能,另一方面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以人为本,力求实现更多人的安居梦。
自2015年底棚改攻坚以来,我市不断加大改造力度,将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相结合,用足用活棚改政策。全市累计完成改造棚户区近14万套,提前两年时间超额完成“十三五”棚户区改造规划总量。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住房困难群众纷纷从低矮破旧、缺少公共服务配套的老旧危房及城中村,搬入高大敞亮、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的现代化小区;同时,有效清除了城市严重积水点以及环境“脏乱差”地带,城市人居环境实现了“出棚进楼”、“改脏变美”的大幅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及群众幸福指数迅速提升。
同时,全市新开工建设保障房5.6万套,累计完成分配4.5万套,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保障房分配管理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新就业的无房职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逐步纳入保障范围,有效缓解和改善了我市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