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西南的古山村,四面环水,是宿松县山区旮旯贫困村,这里“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全村25个村民小组,810户3495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93户1063人。耕地1542亩,山场4497亩,村域面积6.8平方公里,脱贫攻坚中该村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马向阳”式的
扶贫队长
“驻村扶贫,不能停留在纸面上,也不能局限于项目资金上,只有走进人群心中,才能真正将扶贫工作扶到‘点子’上,帮到‘心坎’上。”这是2018年4月,作为第七批选派干部,从宿松县粮食局派驻隘口乡古山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的洪爱忠对扶贫工作说的真心话。
来到古山,洪爱忠听民声汇民意、抓党建带队伍、谋发展解难题……一桩桩、一件件,在扶贫路上,他带领村民攻坚克难,循序渐进,脱贫致富。
他吃住在村里,与乡亲们打成一片,想乡亲们所想,急乡亲们所急。5个月的“看、问、听、访、核”,洪爱忠对村情和各家每户基本熟悉了解。
2018年6月,村里实施退宅还耕,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村干多次协调未果,洪爱忠就主动上门反反复复做这些人的工作,调查了解、分析情况、耐心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取得了村民的信任,转变了他们的态度,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下来搞扶贫,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事,有多少力,就要使多大的劲。”洪爱忠言必信,行必果。姣岭组贫困户汪春华,精神智障,出去经常不知回家。洪爱忠联系县康复医院,将其送至治疗,现明显好转,病情得到控制。
伍岭组贫困户伍芳华,前期因多种原因慢性病卡迟迟未办,洪爱忠了解情况,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帮其办了卡。为表心意,伍芳华拎着土鸡蛋硬要洪队长收下,他就塞给他100元钱……。
村里的群众无论哪家有困难,洪队长总是慷慨解囊,义无反顾,尽力尽为,帮其解决。
熟悉他的朋友调侃说:“老洪,你现在真成了一个山里人!不愧是‘马向阳’式的扶贫队长!”他总是淡淡一笑。
村里为我家
办了件好事
“非常感谢村里为我家做了一件大好事!”
这是该村石锁组董萍萍心里话。2018年29岁的董萍萍,高挑个子,消瘦的面容却很精明。母亲早逝,初中毕业那几年在家,父子二人生活十分困难,是2014年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几年,他到福建打工做油漆活,出去闯荡。
“董萍萍家住房现不安全,房子是几十年前建的,不能再住了,村里今年已安排他家危房改造,拆老屋、建新房。但他的父亲既想建新房,旧房又不愿拆,”村书记邓大庆说:“这不行,根据政策,危房必须拆除。”
为了这件事,乡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包保专班、帮扶联系人轮番日夜做董必旺老人的思想工作,宣传国家拆危拆旧政策,老人就是听不进,思想不通,坚持到底老房不拆,新屋照做。大家想办法,找他的兄弟和亲戚出面劝说,老人犹豫不决,今天同意,明天又不同意,反复不定。
一晃几个月,该做的事做了,该用的法子用了,此事没有着落,大家急在心里,怎么办?
想到他儿子还没成家,就对他说:“老人家,你把旧房拆掉,把新房建起来。并且你儿子在外面打工,一年能挣几万块钱,到时就不愁找不到儿媳了啊!”这时,老人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思想上有了180度大转弯。
就这样,为这事,乡村干部还给他儿子牵线搭桥“找亲”,当“媒人”,还真为他儿子物色了一个本村的姑娘。
2018年12月2日,贫困户董必旺家危房在掘土机声中推倒,也点燃了他家新的生活。
“现在扶贫干部真好!村里不仅帮董萍萍家申请了2万元危房改造资金,还妥善安置好他父子二人,并帮他找媳妇……。”乡亲们窃窃议论着。
感恩党的扶贫
好政策
锁石组贫困户戴丙德、吴习华老人作诗、做对联贴在自家墙和门上,洪岭组脱贫户邓正林老人自编自唱山歌,歌颂党的扶贫政策……。
在隘口古山村,不时听到类似的故事。
戴丙德、吴习华老人都是该村五保户,市、县、乡、村帮扶干部经常上门跟他们聊天谈心交流,宣传国家扶贫政策;给乡亲们开办扶贫夜校、帮乡亲们出点子、想办法脱贫致富……。真扶贫、扶真贫,深深感动着二位老人,他们用自己最真挚、最朴素的文字来报答党的恩情,祝愿祖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美丽乡村无限美好!表达出脱贫致富群众的心声和感恩之情。
洪岭组邓正林5口之家,脱了贫,过上了幸福美满生活。81岁的他,精神矍铄,谈起自编自唱党的扶贫政策的山歌,异常激动,兴趣很高,情不自禁唱起来:“社会主义就是好,习总书记定航向;扶贫政策人心暖,家家户户住楼房;如今生活多美好,百姓处处喜洋洋!……”。歌声在山村回荡。
“我没念过多少书,这是我自己编的一首山歌,唱给你们听一听,以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邓正林老人说。
多么可亲可敬的长者,多么真诚纯朴的歌声,体现了伟大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党对祖国无比热爱、无限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