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地处湖北安徽两省交界处,红25军就在该村上坊田建立军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几年前,皖源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产业发展单一,联通外村的仅是一条宽3米的水泥路,贫困发生率高达30%,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偏远深山穷村。2018年,皖源村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贫困发生率降至1.12%,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如何实现从穷山村到新乡村的跨越蝶变?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成跃认为,关键是村“两委”继承红色传统,紧紧抓住了“党的建设”这个牛鼻子。
首位在“政治领导力”
“村子有进步,关键在支部”。刘中发是皖源村的一名普通党员,在他看来,这几年村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党员群众参会议事更积极了。
党员参会议事的改变,源于该村党组织生活带来的新气象。为了激发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皖源村支部明确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等要求,建立健全了党员“红黑榜”考评管理制度,发挥“红榜点赞、黑榜亮丑”作用。“党支部指定我来负责考评,平时对党员活动情况进行收集核定,纳入每半年的评议活动中,结果及时公开公示。”支部委员汪祥明说。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去年9月,皖源村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当月,村两委一班人就根据每名“两委”成员的工作特点和业务能力进行了分工,建立了日常工作“优良中下”分级打分考评和“日清月结年评比”机制。实行网格化服务机制,将全村15个村民小组划分为6个网格包保小组,实现了组组有人负责、户户有人问事。在短短两个月里,得益于政治领导力的增强,皖源村多项工作走在全镇7个村的前列:第一个完成改厕任务,第一个完成2019年度新农合筹资任务,第一个完成治安保险筹缴任务,第一个完成光伏扶贫户用电站筹资任务,第一个完成扶贫小微项目工验收……
关键在“发展推动力”
“除了山,还是山。”这是皖源村真实的写照。皖源村因地理位置属皖河水系的源头而得名。全村平均海拔700米以上,17平方公里土地上山场面积竟高达17000亩。
长期以来,由于交通闭塞、产业结构单调,产业附加值不高,群众增收致富困难重重。“岳西茶叶很好销售,但是我们这里因为海拔高,受小气候影响大,其他村销售差不多了,我们这里才开始采摘,根本没有竞争力。”多次组织调整产业结构无果的朱承跃介绍,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远远低于全镇平均水平。
“现在抓产业结构调整,如果一直靠山吃饭,我们的收入不会增长,脱贫任务就完成不了。所以要想推动发展,必须靠咱村党支部!”在村会议室内,朱成跃率先抛出话题,一个多小时的讨论过后,党支部达成一致意见:支部带头干。
党支部和村民们将目光锁定在苍术上。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有燥湿、化浊、止痛之效,在当地被百姓称作“致富药”。
“有村民种过,但因单打独干、缺乏技术支撑,效益不乐观。”在瞄准方向后,朱成跃和村两委一班人引进了湖北喜耕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苍术基地。2015年底,基地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当地老百姓每年不仅能获取土地流转的入股收益,同时参与整地、栽培、施肥、锄草、采收等基地务工,带动了周边群众60户近200人就业。2016年,村集体经济从中分红108000元,人均直接增收3000元。
“这里原来是一片稻田,收入低。后来改种苍术后,我家流转了4.8亩土地,每亩流转租金400元,加上平时在基地帮忙锄草等务工收入,一年在基地上就有将近万元。”皖源村林山组贫困户汪赶春介绍。
“尝到甜头后,大家都愿意干!”目前,皖源村构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以龙头公司、产业基地、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精准扶贫组织体系。通过实施支部带头、村民合作发展运作方式,整合财政奖补一事一议、扶贫开发、农村公路建设、水利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帮助近千名群众脱贫。2018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彻底丢掉了穷帽子。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近年来,不止皖源村,河图镇党委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指引,突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政治性要求,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升党支部政治领导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党风正、民风淳、新风劲吹,党支部正成为带领群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领导核心。”该镇党委书记凤良向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