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掀起讨论热潮。生活垃圾如何分?分后怎么扔?扔了之后如何进行分类运输?分类运输后又是怎么处理的?在我市,垃圾分类离每个人的生活并不遥远,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自2017年5月开始,我市积极试点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已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前端分类回收、中端专业运输、末端资源化处理的闭环体系。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市仍存在亟需突破的瓶颈。生活垃圾分类仅在9个小区试点,该项工作目前暂时难以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的末端短板尚需时间补齐。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我省合肥、铜陵被列为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城市。同年,淮北、滁州、宣城、池州等作为省级试点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我市于2017年5月起,依托城区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城区选择了9个小区进行试点。
安庆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统计数据显示,9个试点小区2017年收集可回收垃圾2.33吨,厨余垃圾18.69吨,兑换积分125790分。2018年全年收集可回收垃圾9.2吨,厨余垃圾128.95吨,共兑换积分879500分。2019年上半年,共收集可回收垃圾7.45吨,厨余垃圾116.24吨,兑换积分618030分。试点以来,回收的生活垃圾量逐年递增。
“在试点伊始,我们建立了居民环保档案,根据居民分类投放回收的垃圾重量,奖励相应积分,引导居民利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从而调动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京环公司生活垃圾分类项目推广主管竺思梦介绍说,“已经在9个小区试点了两年,但居民的参与度还是不够高也不稳定。”
菱湖新村小区是9个试点小区之一,注册登记有767户,实际长期参与分类的仅有245户。今年79岁的程绪珍是该小区居民,自试点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就积极参与其中,至今已累计积分4万多分。
“试点以前,家里的报纸、塑料瓶单独收起来卖到废品回收站,其他垃圾就扔到垃圾桶里。参与分类后,不光报纸和塑料瓶能回收换积分,旧衣服和厨余垃圾都可以换。衣柜存着的旧衣服全清空了,家里清爽多了。”程绪珍说,“用积分兑换日常用品的方法非常好,我差不多半年兑换一次,主要换抽纸。”
“大家注册登记了,按照要求分类投放,但是也有少部分居民不主动参与积分兑换,所以数据上就显示居民参与率较低。”菱湖社区党委书记袁芳告诉记者。
投放垃圾分类收集桶、配备3类垃圾运输车、建立1个分拣中心与1个厨余垃圾处理中心……生活垃圾分类在9个试点小区运行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市基本建立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系,为下一步在全市全面实施积累了工作经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生活垃圾分类在我市全面推行实施,目前还面临着一些瓶颈,其中末端处理设施不健全,以及生活垃圾分类所需经费欠缺,是两大制约因素。
竺思梦介绍,主城区目前有3台厨余转运车,负责运输试点小区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试点小区的厨余垃圾桶分为小号和大号两个型号,一台车一次能装120升厨余垃圾,也就是小型的一次运2桶,大型的一次1桶,平均一天要运4至5桶。”
市环卫处督察科负责人甘强告诉记者,每天从试点小区收集的厨余垃圾,全都运往位于蔡山路的厨余垃圾处理中心,而该处理中心目前仅仅能消化处理9个试点小区的厨余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行后,该处理中心无法承载产生的厨余垃圾量。
而位于热电路北巷的安庆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仅有80多个平方米,能存储再生资源也只有10吨左右。因安庆目前没有资源化处理设施,分拣中心存满可回收垃圾后,所有垃圾将运往合肥进行资源化处理。“原先在黄土坑路时,分拣中心面积也才100多平方米,因为漏水容易导致回收来的衣物发霉,所以今年搬到了热电路北巷。”分拣中心负责人丁祖民介绍,“按照每周到小区回收2至3次的频率,三四个月的时间,分拣中心就差不多装满了。最近一次运往合肥是今年4月份。”
竺思梦告诉记者,按照正常情况,生活垃圾分类的回收、运输、处理流程,应该分别由3家专业机构(企业)进行专业化操作。安庆目前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是由京环公司全流程负责的。
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九部委下发通知,“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各区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基于我市目前的状况,生活垃圾分类2019年暂不能在全市全面实施。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开展,我市今年将着力于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提升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度,引导市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计划在市城区每个区设置1座的生活垃圾分类体验中心,用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地宣传。
我市还将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印制《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大全》,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的彩色插图,向中小学生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让垃圾分类走进校园,通过小手拉大手,让更多家庭、更多市民了解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