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宜居村庄建设 ——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武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和实地考察,我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视角的综合衔接概念,体现在观念、体制机制、规划、政策等方面的衔接。”日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武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目前正值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和过渡时期,结合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实际,王武认为,当前要重点围绕“十四五”规划的谋划和编制做好有关工作。

  一方面围绕“十四五”期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促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市里制定了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工作方案,成立了6个专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任务是巩固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成果,重点要做好因灾新增和自然新增贫困户危房的动态排查,保障贫困户不住危房。

  另一方面编制好宜城板块和县域板块建设“十四五”专题规划,涉及到乡村振兴住建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市、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长效机制,传承好优秀历史文化,进一步带动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王武介绍说,“十三五”以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助推我市高质量脱贫摘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市住建局做了不少工作。

  持续深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十三五”以来,该局科学谋划、扎实有序地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我市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4万余户,明显改善了农村住房条件,取得“危房歼灭战”的胜利。受今年汛期暴雨影响,目前已排查了4类对象因灾受损房屋500余处,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灾后将全面统计数字,对鉴定为D、C级的危房,将按照省住建厅要求,纳入今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并及时组织实施,做点应修尽修、应改尽改,确保受灾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

  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指导。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的备案与修编,持续开展历史建筑的普查和建档挂牌工作。同时,不断加大特色小镇和传统村落申报的力度。“十三五”期间,成功申报2个国家特色小镇,成功申报9个国家传统村落、17个省级传统村落,共争取传统村落保护资金2700万元。

  牵头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十三五”期间,共完成自然村改厕9.5万余户、建成86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显著改变了农村人居环境。

  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工作。“十三五”期间,参与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428个、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46个。

  在“十四五”时期,市住建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有哪些具体谋划?王武表示,将紧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这条主线,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助推乡村振兴。重点通过“五个注重”“五个推进”,思考谋划乡村振兴工作。

  注重动态危房摸排,推进住房安全保障。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重点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的住房安全问题,做好动态监管,认真排查鉴定因灾新增和自然新增危房,落实贫困户住房安全兜底保障工作。同时,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普查工作。

  注重历史文化保护,推进乡风文明传承。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更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指导各地做好历史建筑挂牌工作,并积极配合省住建厅做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

  注重新型材料推广,推进生态宜居建设。组织开展农房建设技术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开展钢结构装配式农房建设试点,着力提升全市农房设计和建设品质。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

  注重乡村规范管理,推进治理体系建立。深入开展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因地制宜确定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的重点。计划先行打造一批“共同缔造”活动示范试点村,进一步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造宜居的乡村空间环境。

  注重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加大申报省级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力度,着力补齐小城镇建设短板,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