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凭江北望,宜城的天蓝、水清、地绿,大美风光像一幅清丽画卷映入眼帘。
今年1至9月份,我市优良天数达到250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6%,PM10均值42.8微克/立方米,PM2.5均值31.0微克/立方米;
全市12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中,达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11个,Ⅳ类水质断面1个,无劣Ⅴ类水质,全市地表水优良率为91.7%;
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238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采集,持续开展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
夕阳下的秦潭湖湿地公园。 全媒体记者 江胜 摄
“气质”明显提升,水质整体稳中向好,净土工作常抓不懈,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十三五”期间,我市以共抓长江大保护为统领,实施生态环境“六大工程”,开展污染防治“十大攻坚”,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提“气质”
多措并举守护“安庆蓝”
曾几何时,每当碧空如洗的时候,“水晶天”“安庆蓝”就会在朋友圈中刷屏。近年来,随着我市蓝天白云的日子明显变多,人们对此早已司空见惯,“雾霾”也成了过气热词。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5%以上,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41微克/立方米——这是我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对大气环境的约束性指标。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从2018年开始,我市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强化落实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道路和施工场地扬尘防控、餐饮油烟整治以及秸秆禁烧等措施。
精准治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安庆石化、华泰林浆纸等重点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实施怀宁海螺、怀宁上峰、阿尔博水泥等重点水泥企业提标改造;科学施治,利用“智慧环保”系统对202家重点污染源实行实时监控、超标预警、应急反控等措施;联防联治,实行按月调度考核,开展跨部门联合“零点执法行动”。
在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下,2019年我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 75.3%,今年截至9月份,这一数字达到91.6%,名列全省第4,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群众的满意度有了很大提升。今年我市突出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治理,有望实现PM2.5和优良天数比例双达标。
抓整治
“活水工程”确保碧水长流
城市美不美,关键要看水。我市襟江带湖,水系纵横交错,做好水文章,做优水生态,是提升千年宜城独特品质的重要抓手。
“十三五”以来,我市人居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老百姓感受最深切的,莫过于昔日令人掩鼻而走的花亭河、大寨河等臭水河,今朝摇身变成了人们休闲散步的景观带。河水清清、绿树葱茏,美丽水景真正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这些改变离不开我市持续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
早在2016年,我市启动了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研究,编制了市域901平方公里,重点是中心城区195平方公里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掀开了我市城区治水新篇章。
为突出水系连通,我市先后实施康熙河、顺安河、潜江河以及“一湖九河”等骨干河湖的治理,通过打通断头河沟、拓宽束水河道、优化水系布局,使城区水系向东与破罡湖、向南与长江、向西与石门湖、向北与石塘湖互连互通,初步构建“一城活水”的生态水网。
“净水”是做好水文章的重点难点。通过实施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PPP项目,基本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补水等措施,于2019年底完成城区10条黑臭水体整治;对处于城市水系末梢的石塘湖备用水源地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湿地治理与保护,建成总面积465公顷的康熙河、秦潭湖、神灵潭等生态湿地公园……
如今,石塘湖备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湖中水生植物稳步恢复,石塘湖生态湿地已成为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亮点工程。“一湖九河”水系连通工程生态效益显著,城区10条黑臭水体整治后水质基本稳定,保水活水工作机制运行稳定,水环境治理持续改善,碧水长流成为现实。
强推动
切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改善了老百姓生活。近年来,我市以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三大一强”行动,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力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的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高位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全市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清单,分别明确整改任务、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一问题一方案”挂单整改、对单销号,并成立督导、督核、督察三组驻点推动工作落实。
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回头看”反馈问题14个,已整改完成12个,其余年底前完成整改;环保督察交办1184件信访投诉件,全部按期办结。省级专题片披露的9个问题已整改完成6个,年底前全部整改销号。
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8个问题中,白水湖侵占湖面和湿地、石安菜湖侵占湿地、新河水污染直排、宿松和太湖三家畜禽养殖场等6个问题已整改销号;江豚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基本完成,正在申请验收销号;小汪家冲垃圾填埋场问题整治接近完工,皖能中科二期建设和一期重建项目投用。
全面排查整治沿江“散乱污”企业1664家,关闭或搬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46家,沿江1公里重化工企业年底前全部退出;长江干流渔船拆解任务提前一年半完成;长江岸线新增人工造林7980亩;长江安庆段江豚数量从130~150头增加至180~200头;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确保实现“六无四清”目标……
“十三五”以来,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市正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道路上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