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或关门停业,或探索转型…… 记者实地探访—— “双减”之下的校外培训市场

 在国家、安徽省“双减”政策以及我市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营转非”、预收费监管、广告整治等系列措施的影响下,我市校外培训机构或关门停业,或开始探索尝试新业务。校外培训机构市场情况如何?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探访。

  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停业或注销

  11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迎江区一栋写字楼,该楼内有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在二楼南侧的一家校外培训机构,只见外墙上粘贴有“语数英全科辅导”“小班教学、分班模拟考”等广告,但大门紧锁,室内一片漆黑,物品凌乱地摆放着。“好像是从8月份就没开门了,之前来上课的孩子还挺多的,有的家长会在门口等着。”该培训机构隔壁一家公司的职员说。

  记者在其他楼层走访时发现,有两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已找不到任何“痕迹”,只有部分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仍在开门营业。“指示牌上的要是找不到,那肯定就关门搬走了,现在来这栋楼里上课的孩子没有以前多了。”该写字楼保安吴师傅说。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绿地实验学校、公园小学、安庆四中等校外培训机构密集的学校周边。在走访中发现,已有10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于关门停业状态,大门上大多贴着“旺铺出租”等信息。

  “这个铺子之前一直是校外培训机构租用的,大概9月份的时候,机构突然不租了,屋主便找到我帮着对外招租,这么长时间了还没租出去呢。”中介公司工作人员张女士说,“最近城区有好几个大面积的铺子在出租,之前都是租给校外培训机构使用的。”

  “国家‘双减’政策出来后不久,我们就决定关门了。课时减少、生源减少后,我们的利润难以维系房租、员工工资等开支,还不如早点关门,早点减少损失。”大观区一家已停办的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郑先生说。

  绿地实验学校周边一家连锁品牌的校外培训机构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就陆续关闭了其他校区,只剩最后一家。目前,由于学生数不足,该校区也暂停了其他学科的培训课程,只开设英语学科培训。

  迎江区41个原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中,已注销4个,待注销4个,拟转型或停办19个;安庆经开区有12家学科类培训机构拟退出市场或转型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为57%;桐城市关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2家,暂停培训36家……截至11月12日,全市已有153家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暂停营业,暂停率为40.16%,注销100家。

  “双减”倒逼市场回归理性

  “双减”政策要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如何在政策允许条件下转型求变,也成了诸多还在坚守或观望的校外培训机构思考的重点。

  “这么多年来,暑假一直是教育培训市场最红火的时候,但今年7月中旬,国家‘双减’政策公布后,我们家马上就关门停课并办理退费,那一瞬间让人感觉教育培训行业走到头了……”大观区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严女士表示,“这次‘双减’政策力度之大,让行业里不少从业者都始料未及。”

  据另一位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储先生表示,“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全面停课,授课时间被大大压缩,想要维持以往的发展空间和规模不太可能。对于中小规模的培训机构来讲,面临的选择除了转型之外,只能缩减规模或者选择退出。”

  记者了解到,我市部分大型连锁教育培训机构也正在缩减规模,“我们的校外培训机构已经开了18年,一直处于平稳增长的发展趋势,‘双减’一来,为了压减开支,我们合并了两个校区。”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陈女士说,“我们也正在考虑开展非学科类的培训,但这个市场也已经趋于饱和,未来我们应该还是会以学科类培训为主。”

  “从学科类培训转到非学科类培训领域,一方面要承受房租和人员工资带来的资金压力,一方面还要在短时间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培训体系,对于一般中小型培训机构而言,实力并不允许。转型之后如果再受到政策上的限制,整个机构将再次面临困境。”陈女士认为,这也是目前不少中小型培训机构选择“退市”的原因。

  胡女士之前在大观区经营着一家英语学科类培训机构,主打场景式英语教学,受到一些家长的认可,“双减”政策出来之后,她关停了原有机构。经过市场调研,她发现针对幼儿的托育服务或许将成为热门市场。“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既受政策的影响,也受家长需求改变的推动,顺势而动应是明智之举。”胡女士认为。

  在陈女士看来,“双减”之下,校外培训机构市场将从蓬勃发展的态势到回归理性,这对于安庆本土专心做教育的校外培训机构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我们经过多年积累,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依靠口碑招生,相信在经历这段‘阵痛期’后,大家可以继续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教育补充服务。”

 

(全媒体记者 白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