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城经开区,机械轰鸣声中,桐城国轩项目552亩的一期厂房建设已近尾声,即将竣工交付,5月即可试生产。
该项目从签约、开工到交付,仅用时6个月,实现“签约即开工、半年即交付”,这样的建设速度,刷新了国轩在外投资的建设速度,也刷新了桐城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速度。
这背后,是桐城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一改两为”会议精神、“把群众和企业当家人,把群众和企业的事当家事”的坚定决心,更是安庆市委“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战略的样板。
“将心比心”的态度
桐城国轩项目,总投资70亿元,占地面积约1200亩,年产20亿瓦时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产品将配套对接国际一流车企,定向出口到美国、印度等国家。
这样一个布局新能源的重大项目,对于正发力打造重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桐城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桐城经开区“进军全省20强,打造千亿园区”的目标实现,至关重要。
政企共同助推着项目建设实现“加速跑”,在项目招标时设置科学合理的标准,中建五局脱颖而出,拿下了厂房项目的建设权。
因为项目结构复杂,工期又紧,在建设伊始,中建五局集团就对项目极度关注,700余名工人从外地抽调到现场,迅速投入紧张施工中,并每日召开专题会,倒排工期计划,确保项目如期交付。
蒋浩是中建五局二公司国轩项目的项目经理,项目中标后他就迅速来到桐城。他介绍说:“目前我们一期厂房正在进行外立面脚手架的拆除和后续的一些装饰性工作,工地上近1000人分成昼夜班组在轮流赶工。”
蒋浩说了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为抢工期,工人们除夕夜赶工到次日凌晨两点,当晚,安庆、桐城两级主要领导和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分别到现场慰问施工人员。“我们干到几点,桐城领导陪到了几点。”尽管建设现场各方人员众多,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把国轩项目做好、实现如期交付。大家满怀着对目标的期待,度过了一个忙碌的除夕。
工人的“战场”在工地,营商环境的关键在服务效能上。从项目洽谈、推进、签约、建设,桐城市始终以“将心比心”的态度,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审批上按照“急事急办、易事快办、难事帮办”原则最大限度压缩时限,征迁中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劲头,咬定青山不放松,60天征迁175户……种种细节的背后,都是大家主动跨前一步,真正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
“马上就办”的速度
2021年11月2日,项目签约当天上午,名为“桐城国轩协作群”的微信群立即成立,桐城市各级领导、经开区各相关单位、投资方、项目参建单位都是“群成员”,大家时刻关注着项目施工的进度,协调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高位指挥确保高效建设。
2022年4月20日凌晨00:12,桐城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平在群里发了一张截屏图片,内容是中建五局刚刚私聊发来的第二天增加70名现场作业工人的信息。江平很欣慰:桐城项目的整体进展速度只能用“快”来形容,遇到困难在群里反映一下,政府立刻来解决,反馈快,解决得更快。
尽管已是深夜,但在江平发出信息的20分钟后,桐城市委及桐城经开区负责人先后回复了信息。
小小的微信群里,时刻都有建设进度更新、亟待解决问题、迅速协调解决的各方信息,电话沟通、群信私聊、截屏答疑等实现了高效对接,体现出桐城服务项目的温度与“马上就办”的速度,真正实现了“企业足不出户反映问题、政府上门服务全程跟踪”的服务新格局。
在国轩项目上,桐城经开区拿出了教科书级别的案例:
没有办公场所——拿出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免费提供给企业临时办公;没有食堂——在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一楼设立食堂,工人免费吃饭;电压不符合企业生产标准——协调供电公司加紧施工,建设专用线路直达企业;关键材料由于疫情影响无法运输到位——迅速制定方案、协调运输、给予解决。
“办就办好”的温度
说到在桐城的施工经历,蒋浩形容是“又快又好”,“我们在材料采购、进厂道路、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遇到问题,打一个电话,就有专人帮我们解决。”
蒋浩所说的专人,就是一支由桐城经开区建投集团组成的4人专班工作小组。
2021年11月2日,在项目签约当天,这支专班就来到项目现场,他们把办公室搬进建设现场,把为企跟踪服务带到这里,工作有专班对接,服务有专人跟进,让政务服务资源与企业的有效衔接匹配,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由“企业找服务”向“服务找企业”的转变。
看似是短短几步的变化,这背后展现出桐城贯彻“一改两为”精神、加速营商环境优化的谋局布篇。
国轩一期厂房的交付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担子会更重。未来,这个总投资70亿元,占地1200亩,年产值150亿元的项目,将以“加速领跑”的姿态,描绘出桐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一笔”,奋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通讯员 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