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日前发布的《安庆市劳务品牌建设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到2025年,全市培育市

 亲朋邻里“传帮带”,能带出什么?说不定就能带出一个劳务大品牌。劳务品牌建设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依托地方特色产业、优势行业和务工传统,安庆市近年来加快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劳务品牌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带动力显而易见。放眼全国,安庆劳务品牌仍有一些短板。今年,安庆劳务品牌迎来新一轮蜕变,将在更加宽阔的道路上闯出更大的市场。

11.jpg

  “望江缝纫工”劳务品牌根植于望江纺织服装产业,开始走向全国。 通讯员 陈立松 摄

  “传帮带”带来大品牌

  “江镇面点师”“望江缝纫工”“潜嫂家政”“宿松保温砂浆”“太湖木工”……安庆的这些特色劳务品牌,如今已是小有名气。

  劳务品牌是有着鲜明地域标记、过硬技能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广东“粤菜师傅”、江苏“扬州三把刀”、山西“吕梁山护工”……品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从全国来看,这些广为人知的劳务品牌均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各自行业或一定区域内独占鳌头,整体上增强了当地劳务输出的市场竞争力。

  5月20日上午,记者走在怀宁县江镇镇街头,两旁密集分布的蒸笼门店格外引人注目。江镇镇是“中国面点师之乡”,在外从业人员近2万人,占全镇总人口近60%,人均年劳务收入达10万余元,并且辐射到周边乡镇,怀宁全县共有10万余人常年在外从事面点行业。在江镇镇本地,有200余人常年从事蒸笼制作。

  江镇镇副镇长杨笙介绍,明清时期,江镇镇是有名的水运码头,来往客商络绎不绝,带来了各地特色美食,本地吃面食的习俗逐渐养成。江镇镇背山面圩、人多地少,随着近代以来水运的逐渐没落,勤劳自强的江镇人开始外出谋生。1988年,江镇村村民何晓红在黄山歙县经营了一年馒头铺就成了“万元户”,在他的影响下,江镇人纷纷走出家门,自此掀起了外出做面点生意的热潮。

  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江镇人起早贪黑,以精湛的手艺,让江镇面点逐渐成为各地群众早餐桌上“避不开”的选择。

  江镇镇上丰村今年43岁的李先锋,在上海浦东新区做面点已经十几年了。受亲戚朋友影响带动,十几岁时,他向自家哥哥学习了面点制作技艺,走南闯北,最后在上海定居。现在,夫妻俩经营着一家30多平方米的门店,每天凌晨两三点钟起床,一天要做1500个包子、馒头,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年纯收入达到25万元。

  怀宁县江镇齐明蒸笼有限公司是当地规模最大的蒸笼生产企业。公司负责人詹刘慧告诉记者,他的亲友有不少人都在外做面点,自家从父辈开始就在做蒸笼。父亲原先是一名篾匠,到现在做蒸笼已经做了30多年,而他自己初中毕业就开始做蒸笼,2018年9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近年来,安庆市加快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将劳务品牌培育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充分依托地方特色产业、优势行业和务工传统,开展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劳务品牌创建活动,劳务品牌数量、规模不断扩大。

  “我市目前形成的劳务品牌覆盖二三产业,多数集中在建筑以及餐饮、家政、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安庆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中群说,“劳务品牌的形成具有一定自发性,多数为亲朋邻里‘传帮带’的方式形成,加上政府部门因势利导、积极扶持,逐步走向市场,形成影响力。”

  王中群讲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在一次春节期间的走访中,路过望江县的一个村时,他发现,家家户户房子都建得很漂亮,门前却几乎“清一色”停着河南牌照的汽车。经过打听得知,这个村有许多村民在河南做油漆工。

  “近些年通过开展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特色劳务品牌培育机制、开展劳务品牌职业技能竞赛等,我市一些特色劳务品牌获得了成长,但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建设空间还很大,还有一些等待挖掘。”王中群说。

  “小名片”释放大能量

  劳务品牌作为劳务标识,一方面促进就业、带动就业能力强,另一方面对产业发展也有很强的支撑作用,一些劳务品牌形成了特色劳务经济、特色产业板块。从全国来看,一些劳务品牌已经不单是“就业名片”,还成了“城市名片”。

  河南“林州建筑工”从业人员达20万人,当地60%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从事建筑业;江苏“盱眙龙虾厨师”延伸为集养殖、物流、餐饮、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青海“化隆拉面师”扩展为拉面产业,当地群众纯收入超过一半来自拉面餐饮相关行业……

  “在上海的江镇面点师很多,我们这差不多每1.5公里就有一个江镇面点师开的门店,因为有一定的名气,很多人就是冲着我们的手艺来光顾的!”李先锋自豪地说。

  齐明蒸笼公司现有员工60多人,每月待遇从3000元到6000元不等,带动就业辐射江镇镇及周边乡镇。公司和120多家面点企业长期合作,蒸笼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21年销售蒸笼30万个,销售额900多万元。

  “江镇面点师”劳务品牌知名度较高,在全国拥有“巴比馒头”“独秀”“天添”“沙士比”“馒乡人”等知名品牌。截至2021年底,“巴比馒头”全国门店3000余家,年销售额超15亿元。

  “望江缝纫工”是依托县域主导产业开发的劳务品牌,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纺织服装是望江县的首位产业,全县有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近500家,从业人数2.43万人,年产服装3亿件,实现年行业产值130多亿元。

  “潜嫂家政”是潜山市打造的特色劳务品牌,目前在潜山市注册成立的家政企业和个体户有50余家,直接或间接从业人数达2600余人,从业人员以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农民为主,为“稳定就业”闯出一条新路。

  在“中国刷业之都”潜山市源潭镇,制刷从最初一门养家糊口的“小手艺”,到今天引领发展的“大产业”,源潭制刷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精彩蝶变,也形成了“源潭制刷”特色劳务品牌。

  历经半个世纪、几代人的探索及转型,源潭制刷一步一步发展成如今集生产、研发、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集群,其中生产、销售从业人员最多。

  在源潭刷业集群创新和公共服务中心,这里汇集了刷业高新创业园、两把刷子众创空间、跨境电商产业园、刷制品质检研发中心、刷艺小镇客厅等元素。2021年7月,中心一期正式运营,目前已有14家生产企业、13家电商企业入驻,成为源潭镇制刷产业的又一综合发展平台,也为“源潭制刷”特色劳务品牌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支撑。

  “专业化”闯出大市场

  循着“江镇面点师”劳务品牌发展壮大的轨迹,不难发现,练就“蒸功夫”不简单,打响“金招牌”更非易事。多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发展劳务经济,以竞赛奖先进,以培训强技能,增强劳务品牌竞争力。

  江镇镇商会秘书长杨孝义告诉记者,江镇镇每年春节前后都会举行发展面点经济的座谈会,邀请在外创业人员介绍成功经验。正月里会举办面点师技能大赛,各村组队参赛,也吸引了周边乡镇组队参加,提升了江镇面点师的影响力。传统的江镇面点师主要依靠家族“传帮带”,县人社部门近年来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层次的专业培训,只要想从事面点行业都有人手把手地教,江镇面点师队伍不断壮大。

  当前,劳务输出的竞争更多的是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谁有过硬的劳务品牌,谁就能在劳务市场上占得先机。对于拥有大量富余劳动力的望江县来说,劳务经济的战略地位和劳务产业的支柱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望江县纺织服装产业的长足发展,为创造“望江缝纫工”劳务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强化培训、政策扶持等,望江县走出了一条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有序化输出的劳务品牌发展新路子。

  从当前全市总体情况来看,劳务品牌社会化组织程度还不够高,发展较为分散,一些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受文化程度和发展观念影响,对行业市场定位、发展规划等缺乏清晰认知……品牌短板亟需补齐。

  记者了解到,今年,安庆市将开展市、县级劳务品牌认定,充分发挥劳务品牌在就业创业中的带动和示范效应,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根据日前发布的《安庆市劳务品牌建设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到2025年,全市培育县级劳务品牌20个以上,市级10个以上,形成市、县两级劳务品牌体系,完善项目培育、品牌打造和诚信体系建设,建设10个劳务品牌培训示范基地。通过不断优化服务,培育一批叫得响、信得过的劳务品牌,打造就业新名片,成为促进安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按照《行动计划》,目前,全市各县(市、区)正在开展调查摸底,从一村、一乡入手,聚焦从业规模大、就业质量高、相对集中的务工群体,掌握本地劳务品牌数量、分布、特征等基本情况,建立劳务品牌项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

  “我们也在积极引导支持行业商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动发现和培育劳务品牌,按照品牌所属发展阶段、行业领域、特色类型等进行梳理,分别进行培育建设。”王中群说,“对已经形成相对成熟运营体系的劳务品牌,推动做大做强做优。对有一定从业基础但技能特点不突出、分布较为零散的劳务产品,总结品牌特征,逐步引导形成劳务品牌。”

  王中群介绍,未来几年,还要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劳务品牌创业大赛,挖掘培养“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并扩大劳务规模,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同时,在创业孵化、融资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劳务品牌创新创业。

 

(全媒体记者 罗少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