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安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引领转型升级

2013-12-11 16:57:00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热线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图为:市开发区恒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2号车间内设备调试现场。

坐落于怀宁县经济开发区的安徽银球轴承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仅3年的高科技企业,在这3年时间里,该公司瞄准世界相关科技前沿和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在静音轴承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终于使自己生产的静音轴承成为取代进口产品的首选品牌,销售量占全国一半,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我们企业而言,我认为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研发新工艺,产品才能提高市场份额,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银球轴承公司总经理余寅生如是说。
银球轴承公司的实践是一个缩影。当前,我市正以饱满的热情、拼搏的精神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全市企业创新指数提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努力与成果清晰可见: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60.9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分别同比增长29.8%、23.6%。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首先就得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创新体制机制,破除瓶颈制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今年来,我市密集出台了《安庆市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安庆市科技奖励办法》、《安庆市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试行)》、《安庆市科技创新“一招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奖励扶持政策体系。同时安排1亿元“安庆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在具体操作中,突出产业创新,鼓励创新载体建设及成果产业化,鼓励创新创业,鼓励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项目,在资金支持上“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科技成果首次实现产业化且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的企业给予奖励;高校等技术人员携带具有自主发明专利和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来我市办企业,最高可获得100万元资助;对各类人才提供奖励和生活补贴。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今年市委、市政府把推动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着力优化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增强主观能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
“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就是我们的信心。”不少企业家坦言,虽然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自身努力,但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引导也是企业“再迈一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今年来,我市很多企业在各级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开展技术创新,构建了“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体系,实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如恒昌公司一次性卫生用品系列生产设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设备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潜山卫康制药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建速溶制剂及工艺技术平台,使生产的药品实现了“服药不用水”的目标……
今年来,全市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增长51.9%,增幅居全省第三,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80家。实施国家、省级科技项目71项,获中央、省级科技经费3389万元。共申请专利3492件,同比增长165.7%,增幅居全省第一。获得专利授权1051件,同比增长60.2%,增幅居全省第四。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作用。要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紧紧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不断培养和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构筑汇聚创新人才的“高地”,为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重要保证。
我市在抓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重点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机制,对产业英才、拔尖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提供不同程度的奖励和生活补贴,力求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高技能人才4.2万人,353人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库。未来十年,我市将力争人才总量年均递增8%以上,打造人才集聚度高、人才素质优、人才效益好的人才强市,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许怡平 雷琳琳  陈正青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