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家的老式火桶:购于1953年的一种念想
冬季来临,家家户户都开始将保暖物品拿出来准备过冬,家住程墩路57号院子里的王银莲老人最近找出了家里的老式火桶,犹豫着要不要把这个“老家伙”再利用起来,但王奶奶毕竟已是83岁的高龄,搬起火桶里的火钵已是力不从心。1953年,解放路口3块5毛钱买来的火桶一直陪伴着老人度过了几十个寒冬。
图为王奶奶和老火桶。刘惠子 摄
火桶配件多
11月初,宜城迎来了一次较大幅度的降温,老人孩子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住在程墩路57号的王银莲奶奶说,早些年老伴儿还活着的时候只要棉袄穿上身,家里的炭火桶就已经点起来了。生火桶早不光是为了取暖,还有给饭菜保温的效果,一些吃不完的剩饭菜都可以搁在火桶里头。但是现在,王银莲老人家里的火桶基本已经闲置起来,只是有时候还能当个板凳坐一坐。火桶的造型看上去很简单,80公分高的木桶是杉木的材质,边沿处横搭一小块木板是人坐的位置,往桶里头看有一个圆形的铁网状物件刚好卡在火桶的中段,下面放的就是生火的泥巴钵子了。记者正仔细看着这个老物件,王银莲老人从自家的储藏室里找出几个方形的薄棉被,“这可不是什么被子,是以前我专门为火桶做的盖头。冬天火桶里烘火的时候盖在腿上很舒服的。”老人说一个火桶有好多零备件,包括了火钵、火钳、火桶塞子和棉盖头,所有的东西备齐一个冬天家里的取暖物件就是它了。
老物件比儿子年纪大
望着已经老旧的火桶,王银莲老人回忆说,“这个火桶是1953年的时候买的,算起来比我儿子的年纪还要大呢。”1953年,21岁的王银莲跟随丈夫从老家太湖来到安庆讨生活,在当时的解放路上跟一个同乡合伙开了个杂货铺子。那时候做些小生意不比现在,能糊口就不错了,家里的钱除了买米买油都不随便乱花。王银莲老人到现在还记得,53年那年冬天特别冷,才刚到12月份坐在店铺里头看店,身上穿着棉袄还是冷得直哆嗦。“当时的店铺就在解放路的一个巷子口旁边,冬天店里穿堂风大的很,那时候好像城里没有穿棉鞋的,都是穿单布鞋,我就整天双手插在两个袖子里,缩在墙角旁边,特别想念家乡那边的火桶。”王老告诉记者,那年冬天她和丈夫一起从木器店里买回了这只火桶,当时花掉了3块5毛钱还心疼了老半天。
有了火桶冬天的日子就好过多了。王银莲老人说自己的丈夫一直都是家里最勤快的人,早上总是很早起床,在火钵子里扔几块柴禾等火生起来了再加上几块木炭,木炭刚烧起来的时候温度太高,不适宜取暖。等到妻子起床收拾妥当到店里后,炭火的温度刚刚好,放到火桶里最适合取暖用。生一次火能管上好几天,火渐渐小了就用钳子戳一戳再放一块木炭进去,火桶里就可以一直保持恒温。
孙女拿火桶当玩具
王银莲老人家的火桶是她还没有做母亲的时候买来的,可一晃几十年快得很,直到王老做了奶奶,家里的火桶还在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孙女儿小的时候这火桶可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刚出世那几年,一到冬天小孩的衣服不容易干就都放在火桶里烤一烤,还有冬天洗澡之前衣服也放在火桶里暖一会,穿在身上特别舒服。再大一点的时候孙女儿把这个火桶当成了自己的玩具,冬天缩在里头不出来,她爷爷就把火尽量弄到最小,让她身体坐在里头火桶边沿的板条就当桌子,拿几本小人书摆在上头看。”王银莲老人说道,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里还没有取暖器,但也不是家家都有火桶。于是到了冬天,她家里的火桶就成了个稀罕宝贝,亲友邻居到家里来都要到火桶里烘烘火。其实那时候火桶倒是很多地方都有卖,可很多人都嫌太麻烦不愿意用,有些人用过几年也没有再坚持用下去。
再后来,王银莲老人的孙女也渐渐长大了,自己家里开始有了取暖器,冬天也就不稀罕奶奶家里的老火桶了。只是每年过春节的时候还是对火桶发挥的作用印象深刻。每年年三十晚上两个老人在家里烧了一大桌子的饭菜等着儿媳和孙女回来吃团圆饭,怕有些早做好的菜冷了就用碟子盖好放进火桶里保温,幸好火桶足够大一次能放进好几盘菜,够暖了就取出来再放另一波菜进去保温。如此一来,等到孩子们回家吃年夜饭的时候每一道菜都是温暖的。
老火桶成了一个念想
2009年,王银莲老人的老伴儿去世了,从那以后家里的老火桶再没有生起火来,儿子和媳妇不想老人添麻烦,给她买了取暖器和电火桶冬天用来取暖。“老伴儿一辈子都是个勤劳的人,到了七八十岁的年纪,每年冬天还是坚持要自己生火放在火桶里取暖。现在看到这个老火桶我还能想起他站在阳台上往火钵子里添炭的样子。”王银莲老人看着面前老旧的火桶说,这个老火桶记录了家庭几十年的人和事,对她来说保留的是一种念想。
相关链接
如何制作火桶
寒冬天气,火桶的存在就像是山民为自己创造的一个暖和洞穴。
火桶是桶匠做的。桶匠属于木匠的行列,又有别于木匠。桶匠制作的器具主要是澡盆、脚盆、饭蒸子、火桶、马桶、粪桶之类,木匠制作的器具有床、柜、桌、椅等,同样是木器制作,桶匠和木匠却有泾渭之分。
桶匠是“圆”的工艺师,他需要把长条的木头刨成光滑的弧形木片,再把每一片弧形拼在一起,在横切面钻眼,用竹钉连接,合拢后就是一个完美的圆桶。
给圆桶安底是整个制桶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工序,对工艺尺寸要求之精确容不得半点马虎———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想想看,一块由木片和竹钉拼接成的圆木板成为桶的底部,不松垮,不掉脱,不漏水,就像天然生成的那般严丝合缝,这得需要多么精巧的技艺才能完成。
桶做好了以后得打上箍。火桶有半人高,要打两道箍,一上一下,这样火桶就不会散板了。桶箍需用青竹篾来编,青竹篾的韧性强,不易断裂,有的人家不讲究,用黄竹篾编桶箍,没多久那箍就咔嚓成两截了。
箍好的桶或盆在使用前还须涂上桐油。桐油是木头的防腐剂,也防漏,上了桐油的木桶用个几十年是没有问题的。
和烘笼一样,火桶里面也摆着一只铁火钵———也有用旧搪瓷脸盆做火钵的,火钵下面要先垫两块砖隔热,这样就不会把桶底烤成焦木了。火桶栅是火桶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有木制也有铁制,其作用等同于烘笼盖,能承受两个成人脚踩的重量。 刘惠子 整理
相关新闻
- 置业顾问:有梦想也有辛酸(2014-11-14 14:38:23)
- 为使女儿完成学业,单身患癌母亲选择隐瞒(2014-11-14 14:38:07)
- 枯水期强化到港危险品船舶监管(2014-11-14 14:37:53)
- 农村新农合交费标准为何提高了?(2014-11-14 14:34:51)
- 商家噪音扰民谁来过问?(2014-11-14 14:34:33)
- 望江建立乡镇检察联络室(2014-11-14 14:32:27)
- 桐城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2014-11-14 14:32:04)
- 怀宁水利管护开启新模式(2014-11-14 14:31:48)
- 怀宁18个民生工程项目提前完成任务(2014-11-14 14:31:17)
- 谷物烘干机破解农民晒粮难题(2014-11-14 14:30:07)
更多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 潜山县百万重奖“见义勇为”
- 怀宁县破解秸秆禁烧难题
- 那些人我们需要关注:有一种爱叫“不离不
- 大观区14项民生工程年度目标任务提前完成
- 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日本,两个女孩相互惦念
- 闰九月,你收到红包了吗?
- 怀宁平山:群众自发修路忙
- 昔日村官为村民交纳医保8年
- 轮椅上的大力士——访池州代表队蔡良进
- 黄梅歌舞《魅力安庆黄梅风》
- 90后大学生不爱时装爱汉服 痴迷国学创办工
- “双十一”线下实体店与线上网店比价实体
- 枞阳县检察院与党校共建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 老包装低价盐都去哪儿了?盐业公司:食盐
- 90后大学生借钱开饭店当老板 王佩玉:创业
- 美好乡村后期管护需“给力” 建立长效机制
- 桐城首个“在线课堂”开通授课
- 花甲老人捡到奇石 疑似紫金石原是沉积岩
- 大观区检察院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 小戏折子戏好戏连台 演出各具风采 市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