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记者在基层:桑枝黑木耳闯出山区脱贫新路子
11月13日下午,岳西县来榜镇关河村,站在吴松青的小厂房前向外望去,一片白茫茫,15万棒的“桑枝黑木耳宝宝”正在田里茁壮成长。
“栽培一棒桑枝黑木耳要用掉2斤桑枝,等到收获的时候,一个棒能产干木耳2两。一年,一个棒能收获三四茬。”说起自己精心培育的桑枝黑木耳,29岁的创业大学生吴松青滔滔不绝。
来榜镇是安徽省蚕桑第一大镇,全镇桑园面积有13000亩。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每年大量的桑枝堆在路边,成了污染环境的垃圾。2013年,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的吴松青回到家乡开始培育桑枝黑木耳。他从当地农户手中以土地流转方式租用50多亩田地建立了食用菌种植基地,以每百斤30元的价格回收桑枝条,培育桑枝黑木耳。今年,他首批培植的20万棒黑木耳供不应求,已经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100万元。
吴松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万棒的黑木耳要用掉40万斤桑枝,30块钱一百斤,一共就是12万块钱,这些钱都是村民的。平均下来,一亩桑田能增收500块钱。而且,每到收获的时候,吴松青就要雇四五十个村民们为他采摘,一个人一天80元到120元不等。
现在,对于关河村和周边村子的村民们来说,昔日没办法处理的垃圾桑枝条,已名副其实地成为脱贫致富的宝贝。
关河村村民杨晓春就是受益人之一。今年,他卖掉了2200斤桑枝,增收了600多块钱,在黑木耳生产基地打工,一年也能有不少收入。“桑枝放在家里也是浪费,这样多好啊!”杨晓春说。
“开始我们还担心会不成功,但现在看来完全没必要,桑枝黑木耳的销路完全不成问题。”来榜镇镇长汪训卫说。
用桑枝条栽培出的黑木耳不仅肉质厚实、外观更有光泽,在口味上也更佳,是黑木耳中的上品。所以,销路不是问题。
“这是现在仅剩的干黑木耳了,已经被南京的客户订了,包装好就可以发货了。”吴松青说,他没有特意做过宣传,路过的人看到了带一斤回去吃,然后就会打电话来预定。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保护环境、废物利用,自身发展,还能带动农户脱贫,我们准备下一步在可能的情况下向更多的农户推广技术,形成产业,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岳西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晓松说。
相关新闻
- 潜山植绿护绿美化“三线三边”(2014-11-21 19:43:27)
- 望江县漳湖镇计生宣传进村入户(2014-11-21 19:41:32)
- 全省首座电商大厦在桐启用(2014-11-21 19:40:51)
- “一事一议”扮靓怀宁新农村 6年累计投入(2014-11-21 19:40:17)
- 大观区住房保障办开展保障住房核查(2014-11-21 19:39:27)
- “妇女之家”开展环保宣传(2014-11-21 19:39:00)
- 冬日送温暖救助困难群众(2014-11-21 19:38:10)
- 杂技团送戏到社区(2014-11-21 19:36:19)
- 紧急维修除隐患(2014-11-21 19:35:44)
- 建设和谐社区宜城街道成示范(2014-11-21 19:35:18)
更多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 为使女儿完成学业,单身患癌母亲选择隐瞒
- 那些人我们需要关注:有一种爱叫“不离不
- 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日本,两个女孩相互惦念
- 闰九月,你收到红包了吗?
- 怀宁平山:群众自发修路忙
- 国家级继教项目培训班安庆开班
- 怀宁18个民生工程项目提前完成任务
- 昔日村官为村民交纳医保8年
- 轮椅上的大力士——访池州代表队蔡良进
- 全市职业技能大赛拉开帷幕
- 占道摆放环境脏乱无证经营
- “双十一”线下实体店与线上网店比价实体
- 老包装低价盐都去哪儿了?盐业公司:食盐
- 望江建立乡镇检察联络室
- 枞阳县检察院与党校共建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 90后大学生借钱开饭店当老板 王佩玉:创业
- 花甲老人捡到奇石 疑似紫金石原是沉积岩
- 63岁老人照顾残疾女儿和瘫痪丈夫
- 农村新农合交费标准为何提高了?
- 桐城首个“在线课堂”开通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