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好记者讲好故事

2014-11-9 18:46:58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编者按

  今年的11月8日是新中国第十五个记者节,但对记者们来说,这是一个不休假的节日。这一天,他们和一年的其他364天一样,风尘仆仆地行走在路上。在“记者”这个被冠上“无冕之王”称号的职业背后,是所有从业者们默默无闻的奉献和付出。他们总在不停奔波,他们总是奋发向前。因为新闻就在路上,真实就在前方,而记者的职责与良知永在心头。

  新中国确立“记者节”的意义,表明党和国家对新闻界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怀和重视,既在确认新闻从业者的社会地位,更在鼓舞和激励新闻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为正义事业呼吁,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这种使命感和荣誉感,将促使我们时刻铭记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勤奋耕耘,务实创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推进安庆科学发展、加速崛起书写更加壮丽的新篇章。

  所谓青春因畅想而激情飞扬,事业因奋斗而生机勃勃。在第十五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我们特选登部分新闻工作者的记者节感言。

  眼中有人,笔下才有故事
安庆日报毕璀

  进入报社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曾为山区群众乘车难而大声疾呼,也曾为救弱小者而积极奔走,更有徒步山林寻访民间文化的记忆,笔下不少的新闻故事都获得了社会好评。我始终坚信,好的故事离不开记者的人文情怀.眼中有人,笔下就有好故事。

  眼中有人,才会铭记身边的民生之难。我是一名大山的女儿。出山求学、求业的经历告诉我,山区群众乘车一直是个大问题,所以我的第一篇新闻稿就是《山里路何时才能真正畅通无阻》。我的家在太湖县的一个偏远山村里,离县城有100多公里。那里的人们买年货要去湖北省,那里的车子少,路费贵,路又难走。为了赶县城班车,山里的车子凌晨两三点就要发车,村民们半夜就要在路边等候。车内,从来都是人挤人、包挤包,各种味道混杂,加上山路盘旋颠簸,晕车的人常常是一路吐到县城。“出山”不易,“进山”也难。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大雪封山。我和其他几个同学被困在了学校,在县城等了一个多星期都没等到车,于是我们决定走回去。5个人,走了整整一天一夜。我永远都记得,冰天雪地里,袜子湿了又热了,除了我们没有任何人影,完全找不到方向。稿件见报后,曾在我们山区工作过的几位太湖县领导都表示深有感触,随后就对我们山区大巴车进行了调查。

  眼中有人,才能将自己融入百姓的话语圈中。今年高考前夕,我在太湖县采访,偶然听见早餐店里的人谈论说,城里来了不少山里人陪考。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精力冲刺高考,这些山里家长放弃了家里的农田、庄稼,栖居在狭窄的小民房里,没有娱乐活动,全天候围绕孩子的作息而作息,生活单调而孤独。我以为,如果能写一篇纪实性的现场新闻,应该很有教育意义。为了挖掘更多的素材,晚上10点多,我还在深巷里打转。终于,我找到了一幢3层的住宅楼,由山里15位陪考家长合租,每个人的房间平均只有15平米。采访结束时已是深夜12点多,随后我便写出了稿件《陪考家长王月娥的一天》。也是这篇一线新闻故事,让我得到外界很大的鼓励,并且奠定了我写基层文章的基本风格。

  身为记者,很多时候也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眼中有人,就会争取更多的可能,也才能收获更多的信心和希望。去年12月初,我在怀宁县马庙镇采访了一个小男孩,他患有先天性WA综合症,后又被查出患有“脑瘤”。见到小男孩时,他已经昏迷,身上整块整块的皮溃烂流脓,被他唯一的亲人———67岁的奶奶用卫生纸包裹着。奶奶见到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拉着我的手,哽咽地说:“我不想放弃,记者同志,求求你救救我的孙子……”说完,便要下跪。其实,我也害怕自己无能为力。没想到新闻《娃呀,莫丢下奶奶一个人》刊出后,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数十位爱心人士找我要求捐款。后来,我又独自连夜赶到怀宁,向当时赴怀宁捐资助学的中华慈善总会求助。虽然小男孩最终还是离开了,但这次经历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身为记者,虽人微人轻,却也可以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如今我更加明确,走的路再长,见的事再多,也要时刻谨记,眼中要有人,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新闻故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在路上,我就在路上!

  服务永远在路上———《1584政风行风热线》背后的故事
安庆广播电视台陈菁

  在安庆,有很多老百姓的清晨,都是在路上、在车上、在早餐桌上,伴随着《1584政风行风热线》一起度过的。从1997年开播以来,这档舆论监督广播节目已经悄然走过了17个年头。每天、一名市直部门负责人,每月、一位市政府负责人轮流上线,倾听市民心声、坦诚互动交流。安庆人常说:1584就是要我办事,办的都是老百姓的急事、难事、烦心事!

  我不知道在座朋友中有没有人住在花亭北村小区或是曾经在那儿住过。由于地势低洼,这个小区以前每逢汛期都会被淹。有一次,积水甚至漫到了二楼,武警战士不得不划着冲锋舟转移群众。因此,市政府在2013年启动小区排水改造工程。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4月5日,一位大妈急慌慌地打进热线,说是这日盼夜盼盼来的排水改造,怎么偏偏就落下他们27号楼?一想到那些家里进水,衣裳棉被都泡在水里的日子,老人急得都快哭了。当时正是清明小长假,按照规定,假日期间的热线是要留到工作日再处理的。但群众的期盼是民声、是民心,更是命令!节目组当即决定,加班紧急处理这条热线。在分头打了数十个电话、辗转联系十几家单位后,我们的记者终于找到花亭北村排水改造项目部。通过紧急协调,当天就把27号楼一并纳入改造范围。现场采访时,这位大妈拉着记者徐燕的手感激万分:“姑娘哎,真谢谢你哟,要不是1584,我们这次要落下来了,再想搞可就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的事了!”

  凭借着工作韧劲儿和为民办实事的满腔热情,17年来,1584热线为群众解决了2000多个实实在在的难题,也收获了“安徽省十佳栏目”、“安徽省模范班组”等众多荣誉。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却是热线采编人员默默无闻的付出。曾经,我们的主持人在大雪封路的早晨,为了准点直播,提前一个小时步行上路,雪地里滑倒了、爬起来接着走;曾经,我们的记者为了一个曝光性报道,承受着当事人的谩骂和侮辱,顶住了各方压力,拿到了第一手录音材料;曾经,我们的老导播唐家庆,为了不影响工作,强忍着对家人和祖先的愧疚,在热线服务期间,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清明祭扫。直到今年三月他正式退休离开岗位后,17年来才第一次站在先人的墓前,奉上一束鲜花,补偿多年来的亏欠。

  还是这位老导播,一次他因公摔伤了腿,不得不卧床休息。刚休养了一个月,听说台里派了4位同事轮流给他顶班后,他就再也躺不住了,拿起拐杖就上了班。打了石膏的腿不能弯曲无法坐车,他就每天早晨5点出门。双拐磨破了他腋下的皮肤。短短的两里路,却走了整整一个小时。当时我们的直播室在七楼,没有电梯,老导播用双手拽着楼梯栏杆,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硬是把自己给拉上七楼。

  栏目串起了十七年光阴,6214个黎明和黄昏,也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和谐桥。2013年国庆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视察安庆市广播电视台时,对《1584政风行风热线》给予了高度评价。刘部长说,正是因为对群众的感情发自内心,你们的节目才这样深入人心!十七年来,虽然我们的记者新老交替,面孔常新,但“在基层、在现场、在路上”的新闻信念从未改变,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在路上———心中才会有砥砺前行的中国梦!谢谢大家!

  每个人都能写出自己的精彩
安庆广播电视台 丁治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世界上“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也不甘心一去无痕。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各展其能,方能上演出那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有句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去奋斗,只要我们付出了辛劳与真诚,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始终不渝,写出自己的精彩都是可能的!

  十多年前,刚刚二十岁出头的我从武警上海总队文工团转业进入电视台工作的时候,我真不知道新闻记者这个职业能给我描绘出怎样的人生轨迹。台长问我:“如果做新闻,你最关心什么?”我竟懵懂的说:“最关心故事情节。”现在想起来,觉得这个回答有些幼稚可笑。经过这么多年的摔打,我对新闻的“真、短、快、活、强”,尤其是“真”,有了深切的了解。真是新闻之魂。不下真功夫,不动真感情,不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里去伪存真,怎么做新闻?普利策说过:“新闻永远是文明生活中起作用的社会力量。”记者唯有一颗真心,一片真情,才能发现世界的精彩,才能写出自己的绚丽篇章。

  去年这个时候,我去岳西县采访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虽然极普通,极平凡,却在这份普通与平凡中给了我一种巨大的震撼。他,就是项至祥老师,安庆市第三届道德模范。项老师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致右腿短小弯曲完全瘫痪,左腿也严重变形,行走全凭两个拐杖支撑。第一次见面时,项老师的一句话让我眼角湿润起来:“想想学生还在教室等着自己,我便咬咬牙坚持走在去学校的山道上。为了孩子,这点困难不算什么。”似乎在项老师心目中,没有什么比他的学生更重要。听说有几次项老师刚做完手术,为了不耽误教学,他硬是让弟弟背他去几十里外的学校给孩子们上课。大山里的学校只有一间教室。一半坐着小学生,一半坐着初中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他一手拄拐杖,一手拿粉笔给学生们上课。每次都是工工整整的书写板书。给小学生们上完课,再给初中生们上课。一堂课下来,累得大汗淋漓是常有的事。尽管这样,他依然选择坚守在三尺讲台之上,27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为大山里的孩子点亮人生的灯塔。项老师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值得炫耀的地位,没有使人垂涎的财富,他甚至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成绩,可是,大山里的群众爱他,他的学生爱他。正是常人所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成就了项至祥的精彩!

  也许你会抱怨,安庆这个地方太小,或许只有到大都市才会有新发现,新的精彩。可真的是这样吗?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一个有名的典故,它告诉我们,能创造光辉业绩的人,都是认真地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的,绝不能志大才疏,眼高手低。要知道,不能感动安庆,怎能感动安徽,怎能感动中国?光彩夺目的事总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每天重复着简单而平淡的工作,要想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不简单的成绩,需要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持久的恒心耐心和坚强的毅力定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书写出自己的精彩。

  一个11岁女孩儿的故事———给点阳光,她就灿烂
宿松县广播电视台戴亚金

  今年六月初,我和同事接到采访任务,去距离县城50多公里复兴镇的一个村子,采访一个叫吴秀琴的11岁小女孩。小秀琴的爸爸去年因为车祸去世了,只留下年幼的她和身体残疾的妈妈相依为命。因为家里没有其他劳动力,小秀琴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妈妈的生活,用她柔弱的双肩撑起这个贫病的家。

  第一眼见到小秀琴的时候,她木然地站在那里,低着头,掐着自己的手指,没有说话。她的妈妈拄着双拐站在她的旁边。母女俩住的是两间低矮的平房,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有一面墙上满满的贴着小秀琴的奖状。

  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小秀琴显得瘦小而单薄。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她小小年纪就已经每天洗自己和妈妈的衣服。她身高没有洗衣池那么高,就想办法在脚底下垫了两块砖,即使这样拧水龙头的时候还要垫着脚;一日三餐都是她起早做好,菜和米要么是左邻右舍的赠与,要么是邻村外婆家接济。

  邻居们说,小秀琴是一个非常听话、非常懂事的孩子。她知道妈妈的腿是不能久坐的,因此总是一只手拿着凳子,一只手扶着妈妈散步。妈妈走累了,小秀琴就会把手里的凳子放在妈妈边上,让妈妈坐下,自己就蹲在地上陪妈妈聊天,给妈妈捏腿,直到再次扶妈妈起来散步。

  面对这对苦难的母女,我们越问越心酸。欣慰的是,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稿件迅速被省市主流媒体采用,小秀琴母女苦难的经历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同情。很快,宿松义工群出现了,他们将小秀琴的妈妈钱荣接到了县医院,医院为她免费做了手术,取出了留在她小腿里三年的钢板,病情得到了控制,康复有了希望。

  在医院里,我又一次见到了小秀琴,她跟在一大群义工的后面,低着头掐着自己的手指,不说话也不笑,神情还是那么木讷。我走过去,问她还记得我吗?她抬起头,对我挤出一丝很难察觉的笑容,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表情。

  有一回义工们带着小秀琴去逛超市,问小秀琴想要什么,秀琴说,妈妈的生日快到了,最想给妈妈选一件礼物。义工们都被秀琴的细心和爱心感动了。小秀琴选了好久选定了一个杯子,说之所以选这个杯子,是因为杯子上的一句话———“你一直在我心里”,她想把这句话送给妈妈。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六点多,我接到义工打来的电话,说小秀琴的妈妈要出院了,邀我一起送送。我二话没说就往医院赶。到医院时候,他们还没有到,我就站在医院门口等。这时候我脑子里又浮现出小秀琴低着头掐自己手指的样子,每当我想起这个情节的时候,心里总会泛起一丝丝酸楚。就在这时,一个小女孩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记者姐姐,你来啦!”

  原来是小秀琴!一脸阳光,满脸幸福。她居然拉着我的手,她居然喊我“记者姐姐”,她笑起来居然这么好看。我完全懵了。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经历,在这一瞬间我好像见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和最美丽的风景。

  是啊,爱是阳光,能让坚冰融化,能让草木生长;能让冬去春来,能让花儿开放;更能温暖生命,让生活充满希望!我知道小秀琴再也不是那个低着头掐自己手指的小女孩了,她会抬起头,慢张开双手,在收获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一种成长。我希望她好,一直都好…

  讲述城市故事传递众生梦想
安庆晚报成洁

  2008年5月汶川地震,无数人被相关的新闻报道感动着,尽自己所能地向受灾地区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也是在那时第一次感受到记者这个职业的能量,在讲述与传达中,竟可以影响这么多人。同年6月,高考结束后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新闻专业。

  时至今日,我身边仍然有很多人好奇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在他们眼中又黑又瘦需要整天东奔西跑的我真的太辛苦。但我仍然没忘记2008年被点燃的新闻理想,没忘记自己的初衷,讲述城市故事,传递众生梦想。

  一个故事也许承载着一个人的希望,讲出来可以帮助这个人。最近网络上兴起的“冰桶挑战”让我想起今年五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的一个电话。打来电话的是一位父亲,他年仅17岁的儿子得了一种叫做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病,症状与“渐冻人”类似。儿子9岁那年确诊,至今8年的时间里,这位父亲眼睁睁看着孩子一点点恶化。一开始是容易摔跤,后来是走路困难,再后来突然有一天就彻底瘫痪了。这样的过程对一位父亲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而更让他绝望的是他们负担不起的高昂医疗费。家里前后已经花掉了二十来万,自己和妻子还需寸步不离地照料病情不断恶化的儿子,没法出去找份稳定的工作。这位父亲在电话里告诉我,他想有人能救救自己的孩子。后来,我将这个故事写了出来。几天后,这位父亲激动地告诉我,有好心人看到报道后联系他,主动捐资让他带着孩子继续治疗。而我的心里则更加激动,我的一次讲述竟给了这对父子坚持下去的希望。

  一个故事也可以承载一群人的能量,讲出来可以影响更多人。今年三月的一个下午,皖江公园内有一名女子落水,最先发现的几位市民急忙打电话报警,几名大学生直接进入水中试图拉女子上岸,最后一位路过的老人跳入水中将女子救了起来,所有的目击者无一人袖手旁观。三月的天气还有些冷,几名大学生几乎都不会游泳,却出于本能地入水救人。救起女子的老人也告诉我,不能见死不救是最起码的道理。老人救人后立即回了家,几名大学生回了学校,但他们的故事却在我的讲述中留了下来。在这个信任感如此缺失,救人前还需要犹豫留证据的年代,还依然存在着这么多奋不顾身的人,用行动向更多的人传达着满满的正能量。

  每一次讲述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一个梦想。来报社已有一年的时间,大雪里采访过铲雪的消防官兵,也在森林防火期间采访过驻守山口的村民,体验过普通交警的工作,也亲眼见证了航道工作者默默守护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报道过城市规划,也探听过社区故事。回顾这段历程,我讲述了好多不同的故事。尽管这些故事传递的梦想表面上看起来不尽相同,但细细想来,却都蕴含着同样的愿景。这愿景也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所想,那就是生活幸福、社会温暖、城市繁荣。

与辛苦同行与快乐同步
潜山县广播电视台吴守江

  2013年11月安徽好人榜,有15名学生同时上榜。这15名学生就是潜山县龙潭中心学校901班的方飞等15名同学。作为好人,他们的的感人事迹,最先由我进行了报道。张波因患小儿麻痹症,不能行走,家庭非常贫困,但读书非常刻苦。当初,我只想对他刻苦学习的精神进行宣传和报道。谁料在拍摄过程中,我发现张波教室里有一张《抱张波》的值日表。原来,为了帮张波上学,班上的15名学生,每天分组抱着张波进出教室,出入卫生间和宿舍。《一张特殊的值日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新闻播出后,各网络、报纸先后转载,一些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也送来了十几万元的助学金。在评选2013年11月安徽好人时,这15名学生顺利入围。这篇报道,不仅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也让我收获了感动、收获了快乐,证明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潜山是一个有山有水,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地方。对记者来说,也是一个出新闻的地方。冒着严寒,我采访过凌晨四点在菜市场卖菜的菜农;冒着大雪,我采访过防汛抢险一线的消防战士;冒着危险,我到过泥石流、山体滑坡现场;冒着酷暑,我采访过炎炎烈日下的环卫工。哪里需要我,我就把摄像机扛到哪里。

  雄奇俊秀的天柱山坐落在潜山县,旅游自然成为了宣传重点。每次扛着摄像机登山的时候,游客总会说我们很辛苦,但我总是笑着回答,你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我在拍摄你们欣赏美景的镜头;你的快乐在游山玩水之间,我的快乐在拍摄你们游山玩水之时,这是两种不同的快乐方式。

  今年7月,我上天柱山采写一条“清凉游”的稿子。头上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手上提着三十斤重的设备。一天下来,我就变成了“黑包公”。第二天,一位50多岁的摄影老师问我:“小伙子,你四十岁不到吧?”我笑着回答:“快了快了,还差一两年。”其实,我三十岁不到。黑,是一种成熟;成熟,就成了真正的男子汉!

  在很多人眼中,县台记者不如中央、省台记者风光。但我想,同样作为主流媒体,传播的就应该都是正能量。2010年,潜山新闻开设文明创建专栏,营造文明城市创建氛围。当年10月9日,一位客车司机在路边丢了8张餐巾纸,环卫工许敬南上前制止,这位客车师傅不但不理睬,反而在争执过程中将许师傅打伤。在了解事件经过后,我公正客观地写了一篇题为《8张餐巾纸惹祸,心灵卫生比环境卫生更重要》的报道,宣传了文明创建人人有责,心灵美比环境美更重要的创建内涵。

  6年来,我采访过最基层的乡村医生、普通民警;也报道过勇救落水儿童,献出宝贵生命的好少年;还拍摄了《十户家庭一个娘》、《捐肾救妹、谱写大爱》的感人画面;采访中,遇到过谩骂,挨过批评、得过表扬,摔过跤。

  当一名记者,是我的梦想;当一名好记者,是我的追求。我要通过我的眼睛、我的笔、我的摄像机,让更多的人得到关注,享受平等,拥有尊严。每一个市民都有一个梦想,记者就是这样一个亲密接触追梦人的职业。我要通过我的眼睛、我的笔、我的摄像机,让更多追梦人在追梦道路上绚丽多彩。与辛苦同行、与快乐同步,我相信我们的记者梦也一定能筑牢中国梦。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