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雾霾天气多发,空气能见度随之变差,人们的生活常常受到影响。再加上近年来,“雾霾”一词流传甚广,很多人谈“霾”色变,对雾也没什么好感。其实,雾和霾是两个概念。致使空气能见度变差的“元凶”究竟是雾还是霾?很多人难以区分,该如何辨别?安庆新闻网、安庆晚报记者采访了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为您揭开雾霾的神秘面纱。
雾锁宜城
还是十面“霾”伏?
“我的天,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路都看不清了,这也太夸张了吧!”11月18日晚上,家住东部城区的市民程女士向记者反映,突如其来的“浓雾”给她的回家之路增添了层层障碍。第二天,“浓雾”仍未散去,宜城被裹挟其间,街道“消失”了,高楼“不见”了,就连江面也“看不到”了。有网友调侃道:“十米内人畜不分,百米外犹如仙境。”
很多人心生疑虑:难道遭遇十面“霾”伏了?一查天气,原来市气象台早就发布了大雾预警:18日1时,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我市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请注意防范。当日晚间,浓雾来袭,东部城区能见度较低,市气象台再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请市民注意交通安全。11月19日8时40分,市气象台确认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原来虚惊一场,都是大雾给闹的。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由于前段时间我市持续阴雨天气,鲜有阳光照射,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而此时冷空气尚未到达,宜城还处在升温阶段,近地面的水汽无法消散,加之早晚偏冷,气温较低,出现大雾天气也就不足为怪了。
人们对雾的印象发生了变化
如此一来,这场让宜城变身“仙境”的主要责任得由雾来扛,跟霾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可即便是这样,人们对雾也没什么好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市民都认为雾很脏,不仅让空气能见度变差,影响交通,还会诱发很多疾病,这样的天气尽量都待在室内,即便出门也会做好必要的防护,最大程度上减少吸入脏空气的几率。
然而,曾几何时,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雾是美好的。“80后”任女士告诉记者,小时候她最喜欢下雾天出去玩耍,在湿润的空气里与小伙伴们嬉戏打闹,不一会儿,头发、眉毛或者衣服上都会沾染雾气,十分有趣。“90后”张君则表示,受电视剧《西游记》影响,他特别喜欢大雾天气,置身其间总感觉是在天宫中一般,一切朦胧而又美好,宛若仙境。
之所以人们对雾的印象逐渐发生了转变,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霾”的存在。据了解,自从2013年“雾霾”这个词突然火了之后,就在社会上流行开来。现在,人们更是经常把雾和霾联系在一起,说成或写作了“雾霾”。众所周知,霾不仅影响交通安全,还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些危害。因此,连带着雾也渐渐不受人们待见了。
是雾?还是霾?如何快速区分?
记者从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了解到,其实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现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简单说来,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是水蒸气,没有固体颗粒物,是一种自然现象,而霾则是水蒸气加灰尘、烟雾等混合而成,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眼下这个时节便是雾霾天气多发的时候,该如何快速区分雾和霾呢?首先,看颜色。雾是以微小水滴为主要成分,颜色偏白,边缘较清晰;霾则是以空气污染物颗粒为主要成分,颜色偏灰褐,边缘较模糊。其次,看厚度。组成雾的小水滴由于质量较大,受重力的作用,会贴近地面,因此厚度一般为几十米到二百米;而霾粒子质量轻,分布较为均匀,所以厚度一般有1~3千米。第三,看日变化。雾都是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等到太阳出来之后便会基本消散;而霾的日变化则不明显,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会出现,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此外,人们还能通过空气湿度来区分雾与霾。出现雾时,相对湿度会达到90%以上,空气比较潮湿;而出现霾时,相对湿度则低于80%,空气相对比较干燥;当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时,这便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了,但其主要的成分还是霾。
现在人们常说的“雾霾”就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很多时候,雾和霾不会分得那么明显,两者常常会随着空气湿度的改变相互转化。
掌握雾霾天气,这些网站不妨常关注
为了能让市民朋友及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除了简单的肉眼识别,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分辨雾与霾呢?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随着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气象部门将霾天气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大家可以关注我市最新的气象预报,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雾霾天气。
另外,大家还可以登录市环保局网站,查询每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了解我市的空气质量情况。手机用户可以下载由省环保厅开发的手机APP——安徽空气质量,不仅能实时查询权威的空气质量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以及变化情况,还能接收到健康建议,比如是否能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是否需要佩戴口罩等。市民朋友可以根据当天的空气质量,合理安排生活与出行。